破坏这种道德传承,这会让民众失去信仰的依托,国家的根基就会动摇。”
公子华不服气地说道:“可是先老师,民众的信仰就只能建立在祭祀之上吗?如果一个君主能够让民众过上富足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信仰建立方式吗?而且关于他任用有罪的平民和奴隶而不用贵族兄弟这件事,我认为纣王是看到了贵族统治的弊端,想要进行改革。虽然结果出现了问题,但他的初衷不应该被完全否定。”
王绾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公子,你太过于理想化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贵族阶级经过多年的传承,他们拥有治理国家的经验和家族传承的文化。平民和奴隶虽然可能有一些才能,但他们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家族的约束。纣王此举打乱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导致了混乱的局面。而且,他的这些行为在当时被视为违背了祖宗之法。”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旁的昌文君等人则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点头,时而露出疑惑的神情。昌文君小声对身边的人说:“这公子和王绾先生都有自己的道理啊,真不知道这场争论最后会谁胜谁负。”
公子华又说道:“但老师,我们再回到那些纣王荒淫残暴的事情不在伐纣檄文里这件事上。这难道不奇怪吗?如果这些事情是真的,周武王为何不把它们作为最有力的讨伐理由?”
王绾微微一笑,说道:“公子华,你要考虑到檄文的目的。檄文是为了从政治和道德的高度来声讨纣王,上述三点罪责已经从根本上否定了纣王统治的合法性。那些荒淫残暴之事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在正式的檄文里可能被认为过于血腥和低俗,不适合作为正式的讨伐理由。而且,有些事情可能是在纣王统治后期才发生的,在牧野之战前夕还没有成为大众都知晓的普遍事实。”
公子华想了想,说道:“先生的解释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疑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都是经过层层修饰的,很难说清楚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被美化或者丑化的。就像纣王,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君主,我们或许永远也无法真正知道了。”
王绾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公子,我们虽然无法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种史料的研究,尽量接近真相。儒家讲究以史为鉴,无论纣王的真相如何,我们从他的故事中可以吸取很多教训,比如君主应当遵循正道,重视祭祀和祖宗之法,合理任用人才等等。”
这场关于商纣王的讨论持续了很久,虽然公子华和王绾最终也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但他们的讨论却让在场的所有人对商纣王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无论是公子华的大胆质疑,还是王绾的坚守传统观点,都让大家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而昌文君等人在一旁的吃瓜,也不仅仅是一种旁观者的姿态,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卷入到历史思考的旋涡之中,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