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的谢家是先皇后母家的一个旁支,但却是那种已经疏远到数十年都未曾有过往来的旁支。
先皇后的母家是清流世家,素来受人敬重,世人尊称为“南阳谢氏”。
男子或是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或是才华横溢,着书立说,或是悬壶救世,妙手回春,均有一番骄人的事业。
女子也是不让须眉,均知书达理,性子坚毅,做出的成就也让世间许多男子望尘莫及。
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正是先皇后那位德高望重的外祖母了。
当年谢氏祖母芳龄十六,正于南方游山玩水之时,遇上百年难遇的大雨,被困江南。
水患难治,难民蜂拥,无法脱身。
方才及笄的女郎未曾惶恐不安,反而是以谢家玉令联系当地县令,欲求安置难民,共抗水难。
奈何县令碌碌无为,甚至想隐匿消息不报,以求不被追责。
谢氏祖母当机立断,借当地豪族的势,强逼县令作为。
先是千里加急送信于京都,其后谢氏祖母带领当地豪族,县令亲自出面安抚难民,以工代赈修复水堰。
同时呼吁富商募捐,钱款大量收购药材,招揽大夫,帮助于难民,避免了水患后的疫病大规模传播。
至此两月后,江南水患平息,难民无恙,水堰也已然建了起来。
此时谢氏祖母方才安然返回南阳,竟毫无受惊姿态,从始至终冷静无比,下令果断。
离走时百姓跪拜,众人称“菩萨下凡,普渡众生”。
一时间,佛寺里多为百姓自发为谢家祖母点的长生灯,祈求恩人无恙,一生顺畅。
当朝皇帝是个深明大义的,皇帝听闻此女子豪举后,抚掌大笑道:“谢氏女郎雷厉风行,疏财仗义,有南阳家主之姿!”
此言一出,谢氏震惊,最终族老做主,竟是让谢氏祖母招婿于内,同时广学修身之家平天下之理,以女子之身,接任南阳谢家家主。
经此一事,本就显赫的南阳谢家,名声更如乘风的羽毛,席卷而上。
而到如今,先皇后能被先帝看重,成为国母,也有很大的原因是沾了谢氏祖母的光辉。
奈何当今先皇后的兄长,是个名声不显的。
也是南阳谢家里出的唯一的没有分寸的,当年惹出了天大的事端。
在皇宫中被先帝一刀斩下头颅,全尸不存。
最后销声匿迹,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先皇后的兄长也被南阳谢氏除名,再无人记得。
且当年谢青洛出生,有许多不可言的隐情,最终先帝双眼含泪,亲自下令,命国安寺大师亲行,将小皇子送至肃州谢家将养着。
除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如今的永光帝可以派人监视,探求其近况之外。
其余之人,均不知谢青洛的去向和境况。
但直到如今,永光帝也没弄清为何会把自己弟弟送走,为何要搞这么一番。
但有所确定的是,这必然与国安寺的大师有所关联。
当时先皇后病重逝去之前,只是用枯瘦的手握住自己的儿子,字字含泪。
要大儿子做一个明君,再照顾好她从未谋面的二儿,之后却再也不肯说话。
直到真的逝去之前,先皇后猛然睁眼。
“祁儿,母后……给你留……东西,若是寻到,则说明……你应该知道……,若是寻不到……”
话戛然而止,丧钟轰然而鸣。
永光帝萧祁,从悠悠的回忆中回过神,看向一旁吃的正开心的谢青洛,禁不住叹了一句。
“青洛真是受苦了。”
这话声音说的轻,谢青洛没听见。
于是谢青洛兴致勃勃地抬头,“陛下,您方才说什么了吗?我没听清。”
看着自己弟弟因为吃东西,而显得更加圆润的小脸,萧祁曲指敲敲桌。
“朕说,青洛以后要自称臣弟,才显得合乎礼仪。”
声音漫不经心的,倒是不像教人,像逗人小孩玩。
谢青洛却如垂髫幼儿信重自己的长兄一般,忙不迭地点点头。
“我……臣弟知晓了。”
萧祁看着神色骤然认真起来的谢青洛,与方才肆意的样子截然不同。
有些好笑的扬起嘴角,眼中少见的带着戏谑,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怎么就这么较真起来。
萧祁想到这,笑意禁不住又浓了几分。
谢青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