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原本登州镇士兵凭借着燧发枪和左轮手枪的强大火力占据了一定优势,但多尔衮绝非等闲之辈。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形势的危急,立刻率领着蒙古大军如汹涌的黑色潮水般迅速赶到。
多尔衮深知登州镇武器的厉害,于是果断下令采取一种精心研究的战术。
只见蒙古骑兵们迅速开始分散开来,原本紧密的阵型瞬间化作无数个小股部队,向着登州镇士兵的各个方向散开出击。
他们利用马匹的机动性,不断地变换着位置和方向,如鬼魅般穿梭在战场上。
这一招果然奏效,登州镇士兵们发现自己的命中率直线下降。
原本能够精准命中目标的子弹,如今却常常落空,只能看着蒙古骑兵在眼前灵活地移动,却难以有效地进行打击。
尽管士兵们努力地调整着射击角度和节奏,但面对如此分散且灵活的敌人,也感到力不从心。
蒙古骑兵们付出了几百人的代价后,终于成功地冲到了登州镇士兵的近前。
此时,战场上的气氛更加紧张到了极点。
蒙古骑兵们挥舞着锋利的长刀,口中发出令人胆寒的呼喊声,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朝着登州镇士兵狠狠地扑了过来。
登州镇士兵们也毫不畏惧,他们迅速收起枪支,拔出腰间的佩刀,与蒙古骑兵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一时间,刀光剑影闪烁,金属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残酷而壮烈的战歌。
士兵们的喊杀声、惨叫声回荡在战场上,鲜血飞溅,双方都为了胜利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蒙古骑兵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和勇猛的战斗风格,在近身肉搏中逐渐占据了一些上风。
他们的长刀挥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巨大的力量,试图将登州镇士兵斩于马下。
然而,登州镇士兵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组成紧密的防御阵型,相互配合,用手中的佩刀顽强地抵挡着蒙古骑兵的进攻。
有的士兵甚至不顾自身安危,用身体去护住身边的战友,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兄弟情谊。
在这场激烈的肉搏战中,双方都伤亡惨重。
战场上到处都是倒下的士兵和马匹,鲜血将土地浸染得一片殷红,刺鼻的血腥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让人窒息。
但无论是登州镇士兵还是蒙古骑兵,都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他们在这片生死战场上,为了各自的信念和荣誉,继续进行着殊死搏斗,而这场战斗的胜负,也将对整个战局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混乱不堪。
登州镇士兵与蒙古骑兵正陷入激烈的肉搏战中,双方都杀红了眼,局势僵持不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方扬起一片尘土,一支军队如疾风般迅速赶来。
卢象升身着厚重的铠甲,身姿挺拔地骑在战马上,威风凛凛地率领着三万步兵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
这三万步兵个个步伐整齐,神情坚毅,他们的到来瞬间改变了战场上的局势。
原本疲惫不堪的登州镇士兵看到援军到来,士气大振,齐声欢呼起来。
卢象升目光如炬,迅速观察了一下战场形势,随即大声呼喊着下达命令:“全军听令,列阵迎敌!”
士兵们迅速响应,迅速展开阵型,向蒙古骑兵包抄过去。
他们手中的长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盾牌紧密相连,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多尔衮远远望见卢象升的援军到来,心中暗叫不好。
他深知此时己方已经陷入了不利的境地,继续战斗下去恐怕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经过一番权衡,他果断地做出了决定。
“撤军!退回宣府!” 多尔衮大声吼道。
蒙古骑兵们听到命令,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明白此时的形势,纷纷开始脱离战斗,向着宣府的方向撤退。
他们在撤退过程中,依然保持着一定的队形,以防明军的追击。
卢象升见状,并没有贸然下令追击。
他知道蒙古骑兵机动性强,如果贸然追击,可能会中了敌人的埋伏。
于是,他命令士兵们原地休整,救治伤员,同时派人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和统计伤亡情况。
战场上的硝烟渐渐散去,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到处都是尸体和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