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抒己见。
礼部尚书陈循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日本此次乞降乃是真心。他们在战场上遭受如此惨败,已深知我大明的厉害。若陛下接受乞降,将日本变为藩属国,可让其岁岁朝贡,这对我大明的威望和经济大有好处。古之藩属国,如朝鲜、安南等,皆在我大明庇护下,亦对我大明忠心耿耿,岁岁来朝,此乃彰显我大明天朝上国之风范。”
工部尚书高谷却持不同意见:
“陛下,日本人心险恶,不可轻信。此次虽战败,但他们未必会真心臣服。万一他们日后积蓄力量,再次反叛,我大明恐将陷入被动。昔日宋朝接纳西夏为藩属,然西夏反复无常,多次兴兵犯境,此乃前车之鉴啊。”
朱锐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权衡利弊。
他又仔细阅读了钱钦送来的出云国战事详细报告,对日本目前的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朱锐知道,日本国内因这场战争已陷入混乱。
军队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受到极大影响。而且天皇被擒,日本的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各方势力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短期内想要再次反叛并非易事。
经过深思熟虑,朱锐最终做出决策。
他决定接受日本天皇的乞降要求,但同时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条件。
朱锐对大臣们说道:
“朕决定接受日本的乞降,将其变为藩属国。但朕要取消天皇的称号,降为日本国王。此做法犹如汉武帝时对夜郎国的处置,夜郎自大,冒犯天威,汉武帝将其降格治理,一来能让日本明确其藩属地位,二来也可让他们铭记此次战败的耻辱,不敢轻易再生反叛之心。”
大臣们听了陛下的决定,纷纷表示赞同。
他们明白,皇帝陛下的这一决策既显示了大明的宽容大度,又不失威严,是权衡利弊后的明智之举。
朱锐随后命人起草诏书,明确了对日本的处置方案。
诏书中写道:
【
朕承天运,君临万方,以仁德治天下,四海之内,皆朕赤子。朕之初心,唯愿万邦咸宁,共享太平之福。
朕观日本国,往昔之事,有违大义。初,朕遣使者往出云国,欲以和平之心,共商银矿开采,图两国互利之盛事。然,汝国残忍杀害朕之使者,此等恶行,挑起战火,使两国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实乃不仁不义之举。
幸今汝国天皇有乞降之意,朕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亦念及两国百姓久经战乱,苦不堪言,不欲再战。朕思之良久,特准日本国天皇降为日本国王,自此,日本国为大明藩属之国。
既为藩属,当有藩属之规。日本国需岁岁朝贡,所贡之物,须为汝国特产,表汝国忠诚之心。汝国当承认大明为宗主国,此乃天经地义之事。在外交事务之上,日本国须听从大明之安排,不得擅自行事。朕将派遣能臣干吏,于日本国设立监管机制,以确保日本国谨遵藩属国之义务,不得有违。
朕之此举,非为压迫汝国,实乃欲保东亚之和平稳定,使两国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互通有无,共享繁荣。朕望日本国王及汝国臣民,能谨遵朕命,莫要再生事端。若能诚心顺服,朕亦不会亏待汝国,将许以贸易之便利,文化之交流,助汝国发展民生,共享大明之荣光。
钦此。
】
这份诏书很快被送往日本国。
钱钦接到诏书后,把内容传达给了日本天皇。
日本天皇听到自己将被取消天皇称号,降为日本国王时,心中虽有些不甘,但也明白这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天皇缓缓接过诏书,对钱钦说道:
“钱将军,朕接受陛下的旨意。朕愿带领日本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从此遵循大明的安排。”
随着日本天皇的这一表态,这场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日本从一个曾经试图抵抗大明的国家,转变为大明的藩属国。
这一转变,不仅对日本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改变了大明与日本之间的关系。
在日本国内,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引起各方势力强烈反响。
一些保守势力虽然心中不满,但面对现实也只能无奈接受。
而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则看到了成为藩属国后的机遇,他们觉得日本可以借助大明的影响力,学习大明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促进日本发展。
然而,这个结果也带来一些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