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悄然无声地流逝之中,有了钱皇后那恰似春日暖阳般无比温柔的陪伴,朱锐只觉得日子宛如潺潺流淌的溪水一般,轻快而又安宁。
皇宫里的每一处角落,不管是那巍峨壮丽、气势恢宏的宫殿,还是那清幽宁静、别有韵味的庭院,他都渐渐地熟悉起来。
每日的早朝,他稳稳地端坐在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全神贯注地倾听着群臣的奏报,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而批阅奏章的时光,则仿佛是在与天下大事进行一场静谧无声的对话,那奏折上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百姓的殷切期望与国家的兴衰命运。
闲暇的片刻时光里,朱锐也会如同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悠然地踱步走向后宫,去探望那些如花似玉的嫔妃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每一次看到孩子们那纯真无邪、灿烂如花的笑脸,听到他们清脆悦耳、宛如银铃般的笑声,他心中的疲惫便会在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温情与深沉的爱意。
时光悄然流转,眼看着十月底就要来临。
北京城仿佛被一层寒冷的神秘面纱所笼罩,整日里大雪纷纷扬扬,那洁白的雪花恰似灵动的精灵,飘飘洒洒地从天而降。
皇宫的城墙上,皑皑的白雪堆积如山,宛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绸带,美丽得令人惊叹。
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皇宫仿佛也变得更加庄严肃穆,散发着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息。
一天傍晚,朱锐刚刚用过晚膳,正独自一人在暖阁里,悠闲自在地品味着一杯香气四溢的香茗。
那袅袅升起的热气,带着淡淡的茶香,萦绕在他的身旁,让他的心情格外宁静平和。
他随手翻了翻今天的奏折,那一本本奏折仿佛承载着天下苍生的命运,每一页都沉甸甸的,仿佛有着千钧之重。
突然,一本来自户部右侍郎陈循的奏折映入了他的眼帘。
他轻轻拿起奏折,目光在那一行行文字上缓缓移动。
原来是关于请旨正式册封皇太子的。
朱锐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若有所思的微笑。
其实,他早就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毕竟立储之事乃国之大事,关乎着大明王朝的未来走向。
“哼,这陈循上此奏折,究竟是他自己的想法,还是背后有人指使呢?”朱锐心中暗自思忖,“若说是他自己的意思,倒也有可能,毕竟立储之事关乎国本,他身为户部右侍郎,关心此事也在情理之中。可若说是受人之托,那会是谁呢?会不会是周贵妃那边的人呢?”
朱锐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似有千般思绪在其中交织。
这件事说大也不大,毕竟他朱锐已经明确下了旨意册封朱见深为太子了。
那道旨意虽然是在仓促间做出的决定,但圣旨一旦说出,犹如泼出的水,是不能轻易收回的,除非太子不孝或有违逆之嫌。
“可当初立朱见深为太子,确实有些仓促了。不过,既然旨意已下,也不能随意更改,否则朝令夕改,定会让天下人笑话。”朱锐心中有些纠结,“但这册封仪式的时机,倒是可以好好斟酌一番。”
可这件事说小也不小,太子乃是国之根本。
立长还是立贤,历来都是一个令人纠结万分的难题。
大明王朝一直以来都本着立长的传统,而之后的清朝则更倾向于立贤。
“立长立贤,各有其道理。立长能保证秩序稳定,可若长子无才无德呢?立贤倒是能选贤能之人,但又容易引发争斗。唉,真是个头疼的问题。”朱锐轻叹一声,站起身来,在暖阁里来回踱步。
他的脚步沉稳而又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深深的思考。
暖阁里伺候的太监和宫女们都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深知此刻皇帝正在思考着重大的事情,不敢有丝毫的打扰。
只有阁内的香炉中散发出来的香烟袅袅升起,那淡淡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暖阁,沁人心脾。
朱锐突然停下了脚步,开口说道:“去,把王先生找来。”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多时,王振便屁颠屁颠地从门外小跑着进来了。
他的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微微弯着腰,一副恭顺无比的模样。
朱锐指了指桌上的奏折,问道:“王先生,这奏本是今天才呈上来的吗?”
王振连忙伸着脑袋看了一眼,然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