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弊。
陈循凝视着朱锐的神情,斟酌片刻后继续进言:
“臣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苏州府的改稻为桑之举着实是利国利民之策。
桑蚕之业收益丰厚,农户因此获得更高的收入,生活得以改善,地方经济也能随之繁荣。
基于此,臣斗胆提议,应将这一方法率先在南直隶的其他州府全面推行开来。待时机成熟,再逐步推广至浙江、江西以及湖广行省。
依臣之推断,倘若按此规划实施,三年之后,这些地区的赋税必然会大幅增长,至少能够翻上一倍。
如此一来,国库将更加充盈,国家也能有更多的财力用于各项建设与发展,无论是加强边防、兴修水利,还是推动文化教育等事业,都将具备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于国于民皆是大有裨益。”
朱锐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说道:
“嗯,陈卿,你的建议朕已知晓,让朕再想想。你且退下吧。”
陈循心中有些失落,但也知道此事重大,皇上需要时间思考,于是行礼道:
“臣告退。”
陈循离去后,朱锐独自静坐于原处,心中思绪翻涌。
他暗暗思忖:陈循此人,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干才。
其实,一直以来,因丝绸产业的缘故,苏州府与扬州府就有农户进行改种桑田的情况。
只是,朱锐着实未曾料到改种的面积竟会如此之大。
改稻为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自然是一桩好事,毕竟能推动经济发展。然而,若从全国这盘大棋的角度去考量,就必须把大明粮仓的稳定置于首位。
倘若南方所有省份都跟风改稻为桑,那后果不堪设想。百姓们一旦面临粮食短缺,就会陷入饥荒,大明的根基也会随之动摇,甚至有亡国之危。
所以,当下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控改稻为桑的桑田面积数量,要做到既能确保粮食的充足供应,又能让丝绸产量实现最大化,如此方能维持平衡。
次日中午,朱锐早朝后在乾清宫召见了首辅曹鼐。
朱锐看着曹鼐,缓缓说道:
“曹爱卿,朕昨日听了陈循的汇报,关于南直隶改稻为桑之事,朕想与你商量商量。”
曹鼐微微躬身,说道:
“陛下请讲,臣洗耳恭听。”
朱锐将陈循所说之事详细地讲给了曹鼐听,然后说道:
“朕觉得此事有利有弊,改稻为桑能增加农户收入,提高赋税,但又担心粮食供应问题。曹爱卿,你怎么看?”
曹鼐沉思片刻,说道:
“陛下,此事确实需要慎重考虑。一方面,改稻为桑确实能带来经济上的好处,但另一方面,粮食乃国之根本,不可有丝毫疏忽。”
朱锐微微点头,说道:
“朕也是这么想的。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曹鼐微微沉吟片刻,而后缓缓开口道:
“陛下,依臣之见,我们不妨先在整个南直隶展开试验。待观察其实际成效之后,再考虑将其推广至江西行省,至于其他省份,目前暂且不作安排。
此外,还需商定一个规则,那就是改稻为桑的面积在每个州县都不得超过百分之八十。
如此一来,既能确保有一定的丝绸产量,又能切实保障粮食的稳定供应,如此方为两全之策。”
朱锐听后,静静地思考了好一会儿。片刻之后,他的脸上露出了认同之色,心中认定曹鼐的建议确有其道理。
随后,他微微点头,郑重地说道:
“好,曹爱卿的建议甚是合理。就依曹爱卿所言。朕即刻下旨,让陈循负责此事。
命他进驻南直隶全力推行改稻为桑,同时朕会派遣锦衣卫若干人一同前往,务必确保此事能够顺利进行,不出丝毫差错。”
曹鼐点头道:
“陛下圣明,如此安排甚好。”
圣旨很快便传达到了陈循手中。
陈循接到圣旨后,异常兴奋。
他心中暗想:皇上如此信任我,将如此重任交给我,我一定不能辜负皇上的期望。
三日后,陈循便率领数十名随从欣然前往南直隶。
他心中充满了斗志,他此行的首选目标是“安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