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化工产业如野草般蓬勃发展却又略显杂乱的局势下,朱锐高瞻远瞩,决心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整合。这一决策,宛如在汹涌澎湃的江河中修筑堤坝,引导水流朝着有序的方向奔腾。他深知,规范生产流程、建立化工园区,是让化工产业这头巨兽走向稳健发展的必经之路。
朱锐环顾朝堂,目光落在了高谷身上,他那威严的声音在殿堂中回响:“高谷,朕任命你为化工产业整顿使,全权负责此次化工产业的统筹规划。务必让化工产业走上正轨,不得有丝毫懈怠。”高谷赶忙跪地领旨,他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皇帝的信任,紧张的是深知责任重大。他暗暗发誓:“定不负陛下所托,哪怕困难重重,也要把化工产业整顿好。”
高谷不敢耽搁,立刻召集了一群精明能干的官员,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他们如同出征的将士,踏上了寻找合适地点建设化工园区的征程。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明的山川大地,考察了一处又一处地方。
在一个阳光炽热的日子里,官员们来到了一处山谷。高谷手搭凉棚,望着四周,心中思索着:“此地地势开阔,水源充足,又远离人口密集区,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转身对身边的官员说道:“诸位觉得此处如何?”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官员点头赞同:“大人,此处甚好。交通也算便利,方便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而且山谷地形有利于防止污染扩散,对化工园区来说是难得的优势。”另一位年轻官员也附和道:“是啊,大人,周围还有不少空地,后续如果有扩建的需求,也有足够的空间。”其他官员也纷纷点头称是。
于是,化工园区的建设地点就定在了这里。消息传开,那些分散在各处的化工工坊主们却反应不一。对于将工坊集中到园区内,他们有的忧心忡忡,有的则满心抵触。
在一个破旧的工坊里,工坊主李老三皱着眉头,对妻子抱怨道:“这朝廷要把咱工坊搬到化工园区,可那搬迁成本得多高啊!咱这些年辛辛苦苦挣的钱,说不定都得搭进去。”他妻子也满脸愁容:“是啊,这可咋办?咱不搬行不行?”李老三无奈地摇摇头:“朝廷的命令,哪能违抗啊?你没听说吗?违抗皇命那可是大罪,咱可担不起。”
而在另一边,一位名叫张麻子的工坊主则气愤地对同行们说:“哼,朝廷这是折腾我们呢!我们在这干得好好的,为啥要搬?搬过去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那些当官的,就知道瞎指挥,他们哪懂我们工坊的难处。”一个同行劝他:“张麻子,你可别这么说,这万一要是违抗了,咱可没好果子吃。”张麻子不屑地哼了一声:“我就不信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高谷得知工坊主们的担忧后,立刻向朱锐汇报。朱锐略一沉思,决定出台优惠政策。他在朝堂上宣布:“为鼓励工坊主们积极参与化工园区建设,朕决定给予搬迁补贴和税收减免。补贴的数额会根据工坊规模和搬迁难度来定,确保各位工坊主能顺利搬迁。”这一消息如同春风吹过湖面,在工坊主中引起了阵阵涟漪。
李老三听到这个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有补贴和减税?这倒是可以减轻不少负担呢。”他心中开始盘算起来,“要是能利用好这个机会,说不定工坊还能扩大规模呢。”他对妻子说:“看来朝廷还是考虑到我们的难处了,这事儿啊,咱得好好琢磨琢磨。”
张麻子却还是有些怀疑:“这补贴能有多少?别到时候搬过去了,麻烦事更多。再说了,那些当官的话能信吗?说不定到时候补贴拿不到,税还越交越多。”旁边的工坊主反驳他:“你别总是这么悲观,朝廷既然说了,应该不会食言吧。”
在朝廷的推动下,化工园区的建设正式启动。工人们如同蚂蚁般忙碌起来,搬运材料、打地基、砌墙,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高谷在园区内来回巡视,指挥着各项工程的建设。他对一位负责工程的官员说:“污水和废气处理设施是重中之重,必须按照规划严格施工,绝不能有一点马虎。这关系到化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关乎周边百姓的生活。”官员恭敬地回答:“大人放心,我们一定确保设施质量。我们请了专业的工匠和学者来指导,保证这些设施能有效处理污染。”
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工坊主们陆续开始搬迁。但仍有一些工坊主在搬迁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有的工坊设备老旧,在拆卸过程中损坏了;有的则因为工坊内物品繁多,搬运混乱。
李老三的工坊在搬迁时就遇到了麻烦,一台关键的生产设备在搬运中出现了故障。他心急如焚,围着设备团团转:“这可咋办?这设备坏了,搬到园区里也没法生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