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十月二日傍晚。
京城的兵部大堂宛如被一层浓重的阴霾所笼罩,紧张而压抑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于谦在大堂中来回焦急地踱步,他的脚步沉重而急促,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
微弱的烛火在风中瑟瑟摇曳,那跳动的火苗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和忧虑的眼神。
多日来的操劳让他面容憔悴,双眼布满血丝,然而心中那犹如巨石般沉重的忧虑却让他片刻也无法得到安息。
突然,一阵凌乱而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屋内的沉寂。一名士兵神色惊慌失措,匆匆奔入大堂。
士兵:“大人,不好了!”
于谦:“何事如此慌张?”
士兵:“孙镗,孙大人发来急报,紫荆关......紫荆关失陷了!”
这消息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霹雳,瞬间令于谦大惊失色,身子微微一颤。
“这可如何是好?”于谦在心中暗暗叫苦,“紫荆关一失,京城危在旦夕!瓦剌人于十月一日攻破紫荆关,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三日后,也就是十月四日便能抵达北京城附近。必须夺回紫荆关,切断他们的退路,扰乱他们的军心,否则京城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想到此处,于谦的目光瞬间变得坚定如铁,眼神中透露出决绝和果敢。他猛地提高音量,大声下令:
“来人!六百里加急让孙镗誓死夺回紫荆关!”
他那充满威严和急切的声音在大堂中回荡,久久不散,令人不容置疑。
当日深夜,在易州的营帐中,孙镗被一阵急切的呼喊声从睡梦中惊醒。
“大人,兵部六百里加急命令到了!”
孙镗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慌乱中披上衣衫,颤抖着双手打开信件。
他的目光急切地扫过信上的内容,信纸在他手中微微颤抖,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
“孙大人,这可如何是好?”身旁的副将声音颤抖,充满了不安和焦虑。
孙镗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内心翻涌的波澜。
孙镗:“莫慌!容我思量思量。”
副将刘宝:“大人,这可是个要命的差事啊。”
孙镗:“于谦大人既已下令,想必有他的道理。”
孙镗咬了咬牙,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对副将说道:“速召集众将到帐中议事!”
不多时,军帐中便聚满了将领。气氛压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仿佛空气都凝结成了冰。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他们深知此次会议将决定着他们的生死以及国家的命运。
副将刘宝率先打破沉默,他的声音颤抖得如同风中的落叶:
“孙大人,末将认为此次行动万分凶险。前日我们与瓦剌人打了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那瓦剌人简直如狼似虎,异常勇猛。”
“他们的骑兵如旋风般席卷而来,刀光剑影交错,让人胆寒。那场景,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人毛骨悚然。”
“另外,此次瓦剌骑兵人数过万,紫荆关又是他们退兵的必经之路,所以,必定有重兵把守。”
“末将觉得,倒不如我们暂时镇守易州,或许还能保一方平安。末将并非贪生怕死,只是不想让将士们白白送死啊。”
刘宝说着,脸上满是无奈和恐惧,额头上的汗珠在烛光下闪烁。
副将李虎听了,顿时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
“刘宝,你这说的是什么丧气话!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你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瓦剌骑兵厉害是不假,可他们不善守城,更不善攻城。
“我们有坚固的城池和精良的装备,还有威力强大的火器。只要战术得当,指挥有方,何愁不能取胜?”
李虎越说越激动,挥舞着拳头,眼中仿佛燃烧着熊熊烈火,充满了对战斗的渴望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副将刘宝:“李虎,你别光说大话,真打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副将李虎:“哼,你这胆小鬼,就知道退缩。”
“况且我军还配有火器,怕他个鸟!”李虎气呼呼地补充说道,“我们不能未战先怯,让敌人笑话我们大明无人。”
李虎的目光坚定无比,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前方闪耀。
孙镗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如波涛汹涌的大海。
孙镗:“都别吵了!”
众将安静下来,看向孙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