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调试,一点一点地抠,反复试验。佐藤次郎更是像着了魔一样,整天泡在工坊里,不断调整刀具的角度、打磨的力度,记录每一次试验的数据,累了就趴在工作台上打个盹儿。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调试,他们成功攻克了零件精度的难题,仿制的车床和织布机开始顺畅运行,而且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新式织布机织出的布匹,色泽鲜艳、质地细腻,一上市便受到了顾客的热烈追捧,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机械制造工坊生产的简易车床等工具,也因其较高的性价比,被其他工坊争相抢购,一时间,工坊区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传统的师徒制在这股科技浪潮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在过去,学徒们跟着师傅,一学就是好几年,从最基础的手艺开始,慢慢打磨,师徒之间情同父子,手艺的传承也在这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延续。可如今,有了这些先进的机械,一些年轻学徒心思开始活络起来,他们更倾向于快速掌握机械操作,追求立竿见影的效益,对传统师徒间手把手传授的耐心渐渐缺失。
一位老师傅看着自己带了多年的徒弟整天围着机器转,很少再像以前那样虚心请教手艺,不禁黯然神伤:“这孩子,是不是觉得我这老手艺没用了?”他的眼神中透着落寞与伤感,双手微微颤抖,仿佛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
徒弟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年轻的学徒小林就抱怨道:“师傅,不是我不尊重您,可现在时代不同了。学这机器操作,几个月就能上手干活挣钱,要是按老法子,得学到什么时候啊?”他的眼神中透着无奈与急切,在现实的压力和新技术的诱惑面前,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作坊主渡边意识到,必须要调和这一矛盾,否则不仅传统手艺会失传,新技术的推广也可能受阻。于是,他召集了所有工匠,语重心长地说:“各位,咱们不能忘本,传统手艺是咱们的根,新技术是咱们腾飞的翅膀。咱们要让两者相辅相成,老一辈工匠把经验和手艺传给年轻人,年轻人用新技术让工坊更上一层楼。只有这样,咱们的工坊才能长久发展。”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眼神扫视全场,希望大家能明白他的苦心。
在作坊主的鼓励下,工坊里开始尝试一种新的传承模式。老师傅们在传授传统手艺的同时,也学习新技术,然后将两者结合,教导年轻学徒。年轻学徒们则在掌握新技术的同时,也尊重传统手艺,学习其中的匠心精神。
看着工坊里重新恢复的和谐与忙碌,刘师傅、王师傅和作坊主渡边心中却依旧满是忧虑。这科技革新究竟会将东阳行省的手工业生态塑造成什么样?在这变革的浪潮中,又能否催生出全新的产业?这些悬念仿若沉甸甸的巨石,压在他们的心头。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工坊区,映出一片金黄,仿佛在预示着,这场科技传播与手工业变革之路,依旧漫长而艰辛,需要众人齐心协力,砥砺前行,才能迎接那充满希望的未来,让东阳行省的手工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