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就是看着没精神,走路慢悠悠的。”
王正又转向商贩的伙计:“你们说牛健康,那日常照料可有记录,饲料的投喂、饮水的情况,详细说来。”伙计们面面相觑,一时语塞,显然并未有如此细致的记录。
王正心中渐渐明晰,可还缺关键一环,那就是对日本本土习俗以及耕牛交易惯例的了解。这时,坐在一旁的民俗专家张老站了起来,他是王正特意请来协助审案的,对日本民俗颇有研究。
张老清了清嗓子,说道:“大人,依本地习俗,牲畜交易时,卖家有义务告知买家牲畜的健康状况,尤其是耕牛这类重要农具,若有隐疾,当属欺诈。而且,通常兽医会在交易前进行简单检查,出具一份简易证明。”
王正听了,目光如炬地看向商贩:“你既称自己做生意童叟无欺,可这些习俗惯例,你为何不遵守?契约虽未写明,但按照常理,你难辞其咎。”商贩一听,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磕头如捣蒜:“大人,小的知错了,是小的一时贪心,求大人从轻发落。”
王正又看向老者:“你虽为受害者,但买牛时也未仔细查看,亦有疏忽之处。念你年老体弱,本庭判决商贩退还你买牛的钱,并赔偿些许损失,你日后交易也当谨慎。”
老者听闻,老泪纵横,连连磕头谢恩。公堂之下,百姓们看到案子如此审结,有的点头称赞,有的若有所思,显然都在消化这全新的律法审案过程。
然而,这只是众多案件中的一起。随着审案的深入,刑事案件、复杂的经济纠纷等不断涌现。在审理一起盗窃案时,嫌疑人坚称自己是迫于生计,按照日本当地的一些“侠盗”观念,认为偷取富人财物救济穷人并非大罪。这又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律法观念碰撞。
日本讼师再次站出来,依据本土习俗抗辩:“大人,在我们日本,一些义士为了帮助穷人,偶尔行窃富人,是被民众所认可的行为,此人虽触犯大明律法,但情有可原。”
王正听了,神情严肃,他知道这是法治观念的冲突核心所在。他站起身来,踱步走到公堂中央,目光扫视众人,缓缓说道:“律法乃维护公平正义之准则,无论何地,盗窃皆为恶行。大明律法旨在保障所有人的权益,若因一时所谓的‘义举’就纵容犯罪,那社会将陷入混乱。今日,本庭要让大家明白,从今往后,一切纠纷、罪行,皆依大明律法论处!”他的声音掷地有声,穿透公堂,让每一个人都清晰地感受到律法的威严。
在王正的坚持下,案件依法裁决,嫌疑人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可每一次庭审过后,王正心中都满是忧虑。这司法公正究竟能得到多少百姓的认可?法治观念又要多久才能在这片土地上普及?这些悬念仿若沉甸甸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公堂的窗户,洒在众人身上,映出一片金黄,仿佛在预示着,这场司法初立之路,布满荆棘却又充满希望,需要王正和众多律法的推行者们持之以恒,砥砺前行,才能让东阳行省在法治的轨道上稳步发展,走向公平与正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