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嬴政的登基大典在咸阳宫盛大举行。
整个王宫被装点得金碧辉煌,鲜艳的红毯自宫门一路延展至王座,五彩的彩旗在风中烈烈飘扬,激昂的鼓乐之声震彻云霄。
嬴政身着华丽至极的王服,头戴璀璨耀眼的王冠,在众人的簇拥下,迈着沉稳且有力的步伐,一步步登上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王座。
他的目光坚定而威严,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登基仪式完成后,嬴政正襟危坐,开始颁布自己继位后的第一份诏令。
“尊华阳太后为太皇太后,以显其尊荣。”
“封生母赵姬为太后,封先王平妻芈氏为周太后,以全我之孝道。”
“封其弟成娇为长安君,允许其成年后领军。”
嬴政在王位上,看着内侍恭敬而郑重地读完关于祖母还有他母后等人的诏书。
而后,他从王座旁边拿起三个精致无比的盒子,站起身来,对着诸位大臣语气庄重地说道:
“如今我大秦各大臣皆在,寡人这里有我大秦三代先王之遗诏,寡人将亲自宣读遗诏。”
“尊曾祖昭襄王 、祖父孝文王 、先王庄襄王遗命,嬴恪加冠之年,封嬴恪为我大秦镇国君,食邑武功县十万余户。”
“另寡人赐予赢恪,金一万,准其亲卫铁鹰锐士增扩至三千人,一应粮草甲胄皆从少府调之。”
嬴政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有的大臣听完嬴恪封赏如此丰厚,纷纷开始劝阻。
一位老臣率先站了出来,他神色焦急,诚惶诚恐地拱手说道:“王上,如此丰厚的封赏,恐怕于礼不合,于制不符啊!”
紧接着,又有几位大臣纷纷附和道:“王上,嬴恪虽有功于大秦,但这般赏赐实在过重,不利于朝局稳定。”
“王上三思啊,如此厚赏,恐会打破朝堂平衡,引发纷争。”
“王上,还望您收回成命,重新斟酌对嬴恪的封赏。”
然而,也有一些朝臣站出来表示赞同对嬴恪的封赏。
一位大臣义正言辞地说道:“王上,嬴恪在危局之中坚定支持王上,且其忠心耿耿,能力出众,此等封赏当之无愧。”
一位武将也恭敬地拱手道:“王上圣明,嬴恪之功当得起这般厚赏,如此方能彰显王上的仁德与大度。”
一时间,反对与赞成之声此起彼伏,朝堂上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面对众臣的争论,嬴政神色严肃,声如洪钟地朗声道:
“嬴恪于大秦忠心耿耿,在关键时刻力保大秦安稳,宗族和睦,先王此等封赏甚合寡人心意。若有不满者,自去三代先王陵墓前,请求三代先王收回诏书!”
嬴政此话一出,朝堂瞬间鸦雀无声。那些原本反对封赏的大臣们也都噤若寒蝉,不敢再多言,纷纷跪地高呼:“王上圣明,臣等谨遵王命。”
嬴恪站在朝堂之中,听到嬴政的封赏之语,内心犹如惊涛骇浪般翻滚不息。
他万万没有想到,曾祖昭襄王嬴稷、祖父孝文王嬴柱,还有叔父庄襄王嬴异人,竟都留下遗诏,对他予以如此厚重的封赏。
此刻,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有对先王明察秋毫的感恩戴德,有对如此殊荣的诚惶诚恐,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
他的眼眶微微泛红,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往昔,那些与曾祖昭襄王相处的点点滴滴清晰地浮现在脑海。
曾祖昭襄王嬴稷对他的重重教导仿佛还萦绕在眼前,那严厉又饱含期许的目光,那字字珠玑的智慧之言,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收获颇多。
“恪儿,我大秦男儿当有勇有谋,为家国不惜一切。”
“恪儿,治国之道,在于洞察人心,权衡利弊。”
“恪儿,寡人不问你影卫从何而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而如今,这巨大的荣耀与责任一同降临,让他的眼眶变得通红。
“恪儿,我嬴氏宗族之人,皆不可忘我大秦东出之志。”曾祖昭襄王嬴稷临终的遗愿还仿佛在嬴恪耳边久久环绕。
“嬴恪公子,嬴恪公子,快向大王谢恩领诏啊。”耳边蒙骜焦急的声音传来,嬴恪才从回忆中惊醒,赶忙出列谢恩。
“谢王上隆恩,臣必当肝脑涂地,为大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嬴政微微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镇国君,望你日后一如既往,与寡人共保大秦江山永固。”
封赏之事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