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恪调关中军团戒严咸阳宫后,吕不韦与蒙骜接到嬴政的召见诏令,匆匆赶来章台宫。
当他们来到章台宫正殿广场时,只见禁军手持兵刃,戒备森严,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威严,两人心中一凛,知晓此次会面非同小可。
与此同时,吕不韦也知道嬴政对于提前亲政的事,态度也是坚决无比,而嬴政亲政也成了必然之事。
刚进章台宫寝殿,吕不韦和蒙骜抬眼便见嬴政和嬴恪两兄弟正相视而笑,似乎在商议着什么。
可当他们二人踏入殿内的瞬间,嬴政和嬴恪当即停止了谈论,而章台宫那原本轻松的氛围瞬间消散,空气仿佛凝结,气氛变得凝重无比。
两人行礼,入座后。嬴政也高坐王座,目光犀利地看着下方的吕不韦和蒙骜,缓缓开口道。
“寡人有意提前亲政,以更好地掌控朝局,使我大秦更加强盛,三位爱卿以为如何?。”
嬴恪当即附和赞同道:“大王英明,如今局势复杂,大王提前亲政,方能使大秦变得更加强大。”
蒙骜也开口,态度坚决且恭敬道:“老臣也请大王提前亲政。大王,如今您已具备亲政之能,理应提前亲政,以展宏图大略。”
吕不韦心中一紧,为了自己的地位着想,忙说道:“大王,亲政之事事关重大,依祖制当在加冠之年为宜。此时提前,恐有不妥。”
嬴政脸色微沉,尚未发话。
嬴恪当即反问道。“若事事都依祖制,我大秦何必行商君变法之策;若依祖制,那相国又何必行‘义兵之策’;若依祖制,那大王也未守制一年,提前继位,我之上述皆不符祖制也,然相国都未曾反对。孔子曰:臣事君以忠。那本侯想问相国忠否?”
“镇国君言重了,本相对大王自然是忠的啊。”
吕不韦恭敬的回答,然后眼珠一转,又道:“大王提前亲政,太后对此事也应有话语权,不如也请太后前来一起商议。”
吕不韦还未说完,寝宫外内侍匆匆来报太后赵姬前来。
太后赵姬在侍女们的簇拥下步入寝宫,赵姬莲步轻移,踏入殿内,微微向嬴政行礼。
吕不韦忙起身相迎:“太后,您来得正好。大王欲提前亲政,臣以为不妥,还望太后劝劝大王。”
赵姬看向嬴政,柔声道:“政儿,吕相所言不无道理,依祖制行事,更为妥当,你且再等等。祖制不可违,还是等你加冠之后再亲政为好。”
嬴政面露难色,不好反驳赵姬,一时左右为难。
嬴恪挺身而出,对太后赵姬拱手行礼后说道:“太后,如今大秦正处关键之时,六国虎视眈眈,大王若能提前亲政,便可迅速决断,把握战机。”
“且大王聪慧睿智,已有治国之能,提前亲政定能使大秦更加强盛,不受他国欺凌。若拘泥于祖制,恐延误时机,于国不利啊。”
太后赵姬脸色一沉,说道:“嬴恪,你莫要巧言令色。祖制传承已久,自有其道理。”
嬴恪毫不退缩,挺直脊梁,目光坚定地直视太后赵姬,拱手行礼后说道:“太后,臣岂敢巧言。想我大秦历代先王,哪一位不是因时而变,破旧立新,方有今日之基业?”
“如今大王雄才大略,提前亲政乃是顺应时势之举。太后您贵为秦国之尊,当以大秦江山社稷为重,支持大王提前亲政,如此方能彰显太后您深明大义啊。”
太后赵姬被嬴恪的气势所摄,语气稍缓但仍带着威严道:“嬴恪,你虽一心为秦,可这祖制之事,断不可轻易违背。”
嬴恪昂首说道:“太后,臣并非要违逆祖制,而是在这特殊之期,当以大秦之兴盛为要。如今六国环伺,大秦若墨守成规,恐错失良机。”
“大王提前亲政,定能带领我大秦乘风破浪,成就不世之功。太后,还望您以大局为重,莫要再拘泥于旧制。”
章台宫内气氛愈发紧张,太后赵姬眉头微蹙,欲再开口。众人的目光也都聚焦在嬴政身上,等待他的最终决定。
嬴恪却在此时说道:“太后,大王,如今臣还有一事不得不提。最近宫中禁军和黑冰台之人多有懒政,咸阳宫防卫也因此有所疏漏。如同四处漏风的鸟巢,肯定多有六国奸细潜入。臣甚是担忧华阳祖母和大王您还有太后的安危,恳请稍后带兵肃清咸阳宫中的六国奸细。”
太后赵姬听闻,脸色骤变,怒声道:“嬴恪,你休要胡言乱语!宫中戒备森严,怎会有六国奸细。”
吕不韦也急忙说道:“镇国君,此等无凭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