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主张和谈的大臣们,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那位最先提出求和之策的中年文官,脸上一阵白一阵红,他的嘴唇微微颤抖,像是想要反驳李牧,却又一时语塞,喉咙里发出几声“呃呃”的声音,却始终没能说出完整的话来。
他的眼睛里满是惊慌与不满,看向李牧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怨愤,仿佛在责怪李牧破坏了他们求和的“美好愿景” 。
那位体态臃肿的大臣,原本堆满笑容的脸此刻已经完全僵住,肥胖的脸颊微微抽搐着。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似乎已经看到了李牧主战将会带来的可怕后果,嘴唇嗫嚅着,小声地嘟囔着:“这可如何是好……这不是把赵国往火坑里推嘛……”
身着华丽朝服、眼神狡黠的那位大臣,眼珠子滴溜溜乱转,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又虚伪的笑容。
他试图缓和气氛,干笑了两声说道:“大将军所言固然英勇,可这战争毕竟是残酷的,还需从长计议啊……”
但他的声音明显底气不足,在李牧那锐利的眼神下,显得格外微弱。
而那位白发苍苍跪地的老臣,原本浑浊的双眼此刻也闪过一丝不悦。
他费力地从地上站起身来,双手颤抖着拄着拐杖,身体微微摇晃,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太鲁莽了,太鲁莽了……赵国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脸上的皱纹仿佛更深了,满是对李牧主战的担忧与不满。
但赵王听了李牧的豪言壮语,心中的慌乱却稍感宽慰,原本黯淡的眼神也多了一丝坚定。
但事关重大,这毕竟是关乎赵国生死存亡的抉择,他仍犹豫不决,一时难以做出决定。
他的目光在朝堂上的大臣们身上来回扫视,试图从他们的表情和态度中找到更多的参考。
这时,赵国相国缓缓走出队列,他身着一袭华丽而不失庄重的华服,神色沉稳淡定,举止儒雅从容,举手投足间尽显一国之相的风范。
他先向赵王行了一礼,然后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大将军所言极是,我赵国不可轻易向秦国求和示弱。但我们也不能盲目轻敌,需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秦国的进攻。”
“一方面,应立即加强边境防线,调集大量兵力前往边境驻守,加固城墙堡垒,挖掘深沟,设置障碍,让秦军难以突破;”
“另一方面,可派遣使者前往其他国家,阐明秦国的野心与威胁,寻求支援,共同对抗秦国。若能联合各国之力,定能增加胜算。”
赵国相国的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切实可行。
赵王听后,陷入了沉思。他靠在王座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
片刻之后,他微微点头,下定决心。他当即下令,由丞相负责统筹安排,加强边境防御工事。
丞相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一时间,赵国各地征调大量民夫,他们来自赵国的各个角落,有的是朴实憨厚的农民,有的是手艺精湛的工匠。
他们肩挑手扛,背着简单的行囊,日夜兼程奔赴边境。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渴了就喝路边的溪水,饿了就啃几口自带的干粮。
在边境线上,民夫们在士兵的监督下,不辞辛劳地修筑城墙,他们用粗糙的双手搬运着沉重的石块,每一块石头都仿佛承载着他们对赵国的守护之情。
他们挖掘壕沟,一锹一铲都充满了力量,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浇不灭他们心中保卫家国的热情。同时,他们还建造堡垒,那一座座堡垒犹如赵国边境的坚固卫士,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
斥候们也日夜巡逻,他们骑着快马,穿梭在边境的山林与荒野之间,警惕地注视着秦国方向,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一旦发现秦国军队的动向,便会立刻快马加鞭赶回营地报告。
与此同时,赵王下令从赵国各地郡县调集军队,向边境集结。
各地军队接到命令后,迅速整理行装,携带武器粮草,踏上前往边境的征程。一时间,赵国的官道上尘土飞扬,一支支军队浩浩荡荡地向着边境进发。
士兵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无畏。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赵国保卫疆土的决心。
李牧也时常在训练场上巡视,亲自指导士兵训练。他耐心地纠正士兵们的动作,传授他们实战技巧,还鼓舞着士气。
他站在高台之上,目光扫视台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