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火药不论是配方,还是工艺,其实算得上当时世界上很先进的了。
大明的问题不在技术上,而在人上面。
没错,就是人上面。工匠没地位。明朝匠户制度大致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种。
轮班匠就是全国各地的工匠,要轮流去京城服役几个月。这个时间有长短,基本上就没有工钱。
住坐工匠是傅籍于京师或京师附近的大兴宛平等地的工匠。一般说是就地服役,所以叫做住坐工匠。工作时间比轮班匠长。但好在享有月粮、值米的待遇,后来还有月盐的支给。住坐工匠还有免役的优待。
可由于工匠地位低,哪怕是住坐匠的待遇也并不高,甚至低到不能糊口。
这就导致了,要么有实力的工匠,平日里收入高,不想去免费服徭役,那就交银子。很简单的逻辑,结果就是导致凡是技术顶尖,收入高的工匠,不可能给朝廷免费打工。
剩下的不想服徭役的,只能逃,逃不掉就敷衍了事,没有积极性。
工匠都不用心,制造出来的东西怎么能好?
另一个就是官员与小吏的贪污腐败,以次充好,用劣质原材料,监工不卖力,怎么可能做出好产品!
所以大明的火药威力不行,不是技术与工艺,就是人的原因。
找到原因就好解决了,提高工匠的待遇,徐堃大手一挥,直接每人每月三两银子,技术好的工头五两,每个月还有绩效,做得好,做得多的奖励。
偷奸耍滑的也要惩罚,为了防止出现刻意刁难的惩罚导致毫无收入,罚款最高每月也就一两,但是连续半年绩效不合格,直接开除。
同时惩治一批欺压工匠的工头,小吏,官员,建立工匠举报,监督机制。给这些工匠放权。
同时组建工匠与锦衣卫,东厂联合监察小组,监督官吏胡作非为,也监督工匠是否偷奸耍滑等。
当然,徐堃还是心心念念自己的“穿越者优越性”,还是吹毛求疵,在工艺上提了不少改进意见。
比如原材料要进一步提纯,碾磨要多弄几遍,混合要充分,比例进一步改良成现代的比例。安全规章上也提出很多改进措施。
同时他搞来了铝粉,让人实验加入多少比例,威力会更大。
解决了火药问题,就是航空炸弹的制作了。
大明就有各种投掷武器,地雷等热武器,但制造还是太粗糙了。
徐堃重新设计了一款炸弹,从后世购买一些铁质油桶,购买一些摔炮。
徐堃的设计很简单,油桶就是个容器,改变在里面。最下层铺摔炮,自然是为了撞击触发爆炸。
缺点就是安全性一般,为了提高安全性,徐堃设计的是双层铁桶。
下面一层铁桶是套在上面铁桶的底部,上部铁桶的底部打几个孔。下面一层的铁桶自然装的是摔炮,上面一层装的是火药炸弹。
当发生撞击,下层的摔炮点燃,通过气孔引燃上面的火药。
不作战的时候,两层是分开的。只有作战挂弹的时候,两层铁桶才会套在一起。极大的提升了安全性。
上面的炸弹桶,里面也进行了改进。他让女工用麻布,将钢珠缝制固定,类似弹链一样。
弹链围着铁桶内壁四周摆放,中间才会填充加了铝粉的火药。这样爆炸的时候,才会让钢珠更容易四射开来,而不是直接与火药混合。
一颗炸弹重十五斤左右,经过实验,装药七斤,钢珠铁桶八斤,威力就十分惊人。十几米外的稻草人都有被击穿的。
可惜啊,徐堃还造不出空爆的炸弹,不然在敌人头顶爆炸,钢珠也全部填装在炸弹底部,那画面实在太美,不敢想啊!
倒不是他弄不出来,他个人肯定能搞定。可没办法让古人批量生产,只能用这种炸弹!
第一次实弹投弹,徐堃亲自操作。
他小心翼翼的将两层铁桶套在一起,为了固定死下部的铁桶,缝隙塞上破布,两层铁桶还用麻绳捆绑在一起。
同样为了安全,摔炮上铺了一层棉花,就是为了防止有些笨蛋,放上层铁桶的时候没轻没重,突然压爆了摔炮,直接殉爆了。
为了确保能彻底点燃上层的火药,棉花里混入了一些火药粉末。
徐堃一边操作,一边对周围的人,不停地说着注意事项,操作的时候,一定要万分小心
好在现在制造的摔炮,质量还是可以的,不到一定力度,是很难爆炸的。而且他买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