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扩充军队
说干就干,朱信马上让王则想办法请些先生,好把团山堡的教育工作先提升起来。
“老王,你去找些先生回来,待遇从优。”
团山堡现在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一百多人,光是小孩也有一百多人。原来小孩子的读书教育,都是靠各自家庭,并没有统一建立私塾或者学堂。但是现在人口多起来之后,这项工作可不能继续耽搁了。
更何况,朱信也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军队,全部都是文盲,至少也要懂得一些文化知识才行。
最重要,将来也要着眼发展工商业、提升科学研究,没文化,怎么能行?
“刘波,在团山堡选一个地方,建立一座学堂,位置不要太差。”
“是!”王则和刘波赶紧领命。
“对了,我想要这些先生,除了会教四书五经书画写字之外,也想找些能会算术、会技艺的先生,特别是那些对天文历法、医药方术感兴趣的先生。”朱信交待道。
传统私塾,都是以四书五经为主,学习书画写字,但是像后世的数理化,那基本是一片空白的。
朱信当然也想找到类似的人才,可在这个时代,根本就还没形成相关学科。
不过,虽然现在没有这样的学科,也没有这样的人才,可朱信自己本身就拥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呀。
更何况,和他灵魂化为一体的那套集成智能系统,就收录有上至天文百科、军事地理,下至江湖民间、农业技术等等上下五千年的知识内容,甚至收录了直到2069年全球各大顶尖大学的公开论文等等内容。
“我虽然找不到这样的人才,但是我可以教出这样的人才呀!”朱信心中暗笑。
“这恐怕有点难,容我试试!”王则眉头紧皱,顿时觉得有些难办。
别说找会算术、会技艺的先生,还有那些对天文历法、医药方术感兴趣的先生,在这样的山沟沟里头,能找来正经的先生,就已实属不易了。
“月俸不是问题,咱们现在有钱。”朱信笑笑,现在他可是底气十足。
···
内城小校场,今天是新建团山营募兵第一天。
按照圣旨,新任守备朱信,开始向城内征募起他的兵员起来。
穿着崭新鸳鸯战袄的朱信,端坐在小校场上的一处高台,正看着早已忙得热火朝天的募兵现场。
除了原有的一百名原卫所老兵之外,团山营还得征募四百名新兵。
过去的卫军,只能是团山堡内的军户内部递补,而现在走募兵的路子,兵源的征募范围,则扩大到了整个团山堡的民户当中,甚至周围墩堡也可以前来应募。
现场人声鼎沸,一个早上,经过简单筛选,就招募了符合资格的兵源一百多人。
除了团山堡本地军户民户积极应募之外,从其他墩堡、乡村赶来的青壮,也纷纷前来应募。
毕竟,朱信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兵源,他给募兵开出的月饷价码,加到了二两银子。
虽然没有宁远那些辽军、客军的待遇高,可对于周围的乡野百姓来说,还算有吸引力了,至少比当初朝廷定下的待遇要高。
其实,按照兵部给的定额编制,团山营员额为五百人,户部是按照每人每年十八两银子的军饷额度,一年一共拨付九千两银子作为团山营军饷。
可这点银子,对于寻常人家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可对比辽东其余募兵,其实还真是少得可怜,甚至待遇都还不如一些墩堡主的私兵。
和卫所的卫军不同的是,募兵纯粹就是为了银子而卖命,其次才是家国天下。
朱信深知,如果团山营的募兵待遇比别人低,加上又地处偏远,甚至还可能是对付鞑子的第一线。团山营想要迅速募集到五百兵力,不花多点银子就不可能成功。
而朱信为了迅速扩军,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优质兵源,自己私下直接提升兵员的月饷为每月二两银子,也即一年二十四两银子,每年合计就是一万二千两银子。
这样一算下来,户部发放九千两银子军饷,可实际军饷开支是一万二千两银子。先不说其他各项开支,光是每个兵员的军饷开支,每年下来,他朱信就得自掏腰包三千两银子来补足差额。
这里头的大前提,还是得保证户部能准时发放军饷,要不然拖着不发,时间一久,那还不叛变造反呀?
“唉!又是银子!必须得抓紧搞钱!”朱信心中一盘算,感觉心都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