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百姓仍然是四处逃遁,誓死不降,不愿意做金人的奴隶。
可惜,随着十三山起义军内部发生纷争,混入起义者队伍中的毕麻子火并了起义军。很快十三山起义就被鞑子所扑灭,只有二人成功逃入山海关内。
王在晋代替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军务的的时候,就曾上疏说明十三山还有几千军民在坚守,鞑子还曾数次围攻,可都没能打下来。
王在晋记载了十三山起义事件的时候,曾经记述:“今大山有七百人黑夜潜偷下山,至海边渡上觉华岛,婴孩都害死,问其何以害死,曰:‘恐儿啼,贼来追赶也’。”
当时起义军,宁可扼杀自己的婴儿,也绝不“剃发”投降鞑子。
所以对于明军来说,重新夺回十三山,除了能凭借十三山的地利优势抵挡鞑子,让明军能在东岸站稳脚跟,对于明军和辽东百姓们来说,收复十三山还具有着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
随着团山营的一千五百战士完全渡河之后,朱信就发出了向十三山发起进攻的命令。
随着附近的巡逻的小股鞑子兵,猛然发现大批明军已经渡江,顿时察觉不妙的时候,朱信派出的燧发枪骑兵,已经杀到了这些鞑子面前。
这些燧发枪骑兵,已经装备了新式的燧发马枪,在发现了鞑子之后,二话不说,当即朝那些鞑子展开了半回旋战术。
附近的鞑子,大概只要百来号人,步骑掺杂,在发现了明军渡河之后,一边派人回去报信,一边为了拖住明军于是就立即向明军扑去。
“砰砰砰!”
燧发枪骑兵使用新式马枪,在靠近鞑子之后,立即围绕着鞑子展开队列。
最前面打头阵的一队燧发枪骑兵,每个人都装备一把马枪和一把手枪,他们列队骑马冲到鞑子面前,依次举枪射击,然后骑马走人,接着再重新装填子弹,然后再重复刚才的过程。
于此同时,另外一队骑兵,也和前面那队骑兵相互配合着,不断地发起对鞑子的攻击。
鞑子顿时就被打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