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皇太极的策略
皇太极此刻,气得又再吐出了一口老血。
面对接二连三打击,皇太极只好强撑着,抬手对众人吼道:“如今,是我大金生死危亡之际,希望你们能齐心合力,勿要再如此争斗!我们要是继续内斗,那就正中明军下怀了!”
原本好好的局面,就因为那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参将朱信,一下就把整个辽东乃至整个大金搅动地天翻地覆,甚至女真族人也陷入到了撕裂分割当中,这让皇太极极其心疼,也对于朱信此人感到十分痛恨。
恨不得手刃此人,剥其皮,剔其骨,挫骨扬灰。
济尔哈朗、豪格和阿济格见状,赶紧退下,不敢再继续争执。
半晌,见武臣都闹完了,随同皇太极西征的文臣达海、库尔缠、刚林、吴巴升、希福纷纷上前,向皇太极建议道:.
“陛下,眼下代善叛逃,沈阳被毁,应该速速诏令天下,召集诸路大军,共讨叛徒!”
“如今,除了要和林丹汗讲和之外,也需要尽快向明国派出使者,立即结束南边的战争,也与明国讲和,集中力量对付代善。”
“陛下,若是明国扶植代善,光是讲和,那还不行,必须逼迫明人放弃代善,我军要谋夺中原,务必要先解决代善。”
听着文臣们七嘴八舌的建议,皇太极点点头,表示认可。
“就按照诸位卿家的建议去办,速速返回沈阳。对了,前锋之事,就让豪格去吧,诸位不得再议!”
皇太极还是决定不让阿济格充作先锋,还是得把阿济格带在身边。
毕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兄弟的势力,还是不能小觑。
皇太极可不想多了一个敌人代善,又再多出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出来闹事情。
眼下的情况,已经是让皇太极极其头疼。
原本大好的局面,就因为沈阳的动乱,而完全毁于一旦。
“让豪格统率三万铁骑,先行赶赴沈阳,务必要尽快恢复辽沈之安定!若是可以,最好能把代善给朕抓回来······抓不了,就杀了,朕绝不允许代善分裂我大金!”皇太极说罢,显得有气无力。
他对阿济格还是十分忌惮的。
阿济格无奈,脸色一黑,低头不语。
阿济格心中很清楚,他在皇太极这边,根本不可能会得到信任。
可现在两个兄弟生死未卜,他又依附于皇太极之下,无奈之中,只要一咬牙,把一切不满埋入心中。
其实,现在的皇太极,满是焦虑,甚至开始疑神疑鬼。
就连代善都背叛了他,其他人他更不敢相信了。
最让他愤恨不已的事情,是辽沈这一乱,他原本的计划,就全部都被打乱了。
他心中已经在推算着,要按照现在这种局面,他金国要完全恢复元气,没个三年五载恐怕都不行。
皇太极此刻心情焦虑,他原本计划攻下察哈尔,就可以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然后绕道蒙古地区,从而跨过长城深入北京。
可现在看来,由于和林丹汗讲和,加上要对付代善这股叛徒势力,皇太极就不得不重新推翻先前的计划,而是得先解决了国内的叛乱,才能转过头来继续西征察哈尔。
更为头疼的事情是明国如果一心要扶植代善,那金明两国的战争,就会更加充满变数。
“希福,你出使有经验了,这回就替朕出使一趟明国,你去北京,告诉那崇祯,要他们不得支持我金国的叛徒代善,不得放代善进入明国境内。否则的话,朕将派出大军,杀入北京,挫败他们和代善联合的阴谋!”皇太极恶狠狠交待道。
希福,全名为赫舍里·希福,隶满洲正黄旗,清朝初年大臣,自女真哈达部归附努尔哈赤,历任内国史院承政、内弘文院大学士,兼通满、汉、蒙三种文字,屡次出使蒙古、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诸部,处理军政大事。
就在几个月前,皇太极准备征讨察哈尔,于是就派希福出使科尔沁征兵。当时土谢图额驸奥巴则认为,此行危险劝希福不要冒险前去,但希福以“君命不可辞”为由慨然前往,不辱使命。
这一回,皇太极则准备让他出使明朝,威逼明朝放弃支持代善。
“臣遵命!”希福赶紧拱手上前领命道。
“你等会就出发,快去快回,回来的时候,我在沈阳等你!”皇太极催促道。
从西拉木伦河到北京,将近七百多里地,这其中还的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