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傅忠要去做商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我可没强压着他。
他压抑内心的高兴,立马打断了傅忠的话头,插话道:“我朝以农夫开国,以农事肇基,你与欧阳伦去经商,不要大张旗鼓,引为风潮。”
傅忠心下失望,来了来了,史书记载的是真的。
朱元璋怕商事耽误农事,把商人的地位一压再压,见识何其短浅。就不知把人都锁在土地上,这么低下的生产力,除了残酷剥削农夫,他拿什么来保证大明朝廷的正常开支。农夫苦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他侃侃说道:“您说的有道理,无农不稳。但无商不活,商业还是大有可为的。物出一地,而天下共享,就是商人的功劳。没有他们,南方人能穿得上皮裘吗?北方人能吃得上大米吗?繁荣社会,离不开两地贸易。“
”朝廷初创,最差的是钱,光是靠着农夫从土里刨出的那点出息,何年何月才能兴我大明。“
”商业则不同,冬则资裘,夏则资葛,中间的利润大了去了,如果从中抽取一成六的税收,我敢肯定,朝廷捉襟见肘的窘迫立马改观。“
朱元璋冷笑了一下,“就因为如此,人心趋利,要是人人都热衷于经商,田里的事怎么办,没有粮食,要出大事的。”
傅钟秒懂了,抑商的根子就在这里。
他淡淡一笑说道:”皇上,做商业是要本钱的,不是人人想做就能做的。有钱人毕竟是少数,不会影响到农事一块。没有本钱的大多数人还得从事农业。“
”放开商业,让有钱人的闲置资金活跃起来,搞活经济。把商税当成朝廷大头,朝廷就用不着只靠农税来过活。商业越发展,朝廷手里越宽裕,就有能力适当减少农税,这就叫商业反哺农业。农税越少,农夫生产的积极性越高,便会形成一个良性循坏,您还担心什么呢。”
听到商事并不影响农事,朱元璋心里一动。
他是一国之君,天下万事都要操心,但心心念着的不过三件事。
一是太子的身体,这是大明能否顺利渡过到下一代的大事。
二是与徐达他们这帮将军们能否和平共处,这是史书上认可自己是仁君还是暴君的大事。
三是开朝以来,时时都有被钱逼疯的想法,做这一国之君,还不如做个富家翁来得痛快。
前面两件事,不管结果如何,总算暂时有了解决方法,而且都是出自傅忠之手。难道这第三件事还得由他解决。
这人不到二十,能力竟然如此之强,要是有二心,可怎么办,太子对付得了吗?
想起刚才他说的起不来早床,耐不了烦琐,这么看,又不像自己一样,有做开国之君的气象。
他要是个大奸雄又怎么办?
开店人其实都是武大郎,朱元璋犹豫了一下,到底是开国的大英雄,想起朝政的窘迫,放他做个知府,试试商业放开后效果怎样。一府之地的商务不是大事。只要不影响农事,让他试试又何妨。
他下定了决心说道:“太子如此相信你,我看颍心你就不要辜负了他的好意。“
”我给你一个府,三年内不管你如何行政,朝廷只要你一成的利润,你看怎么样。”
傅忠不敢遽然答应,放一知府,确实满足了自己所愿,但地方没说明白,他摇头道:“我真的耐不了这个烦,一府人的吃喝拉撒,想想就头痛。”
朱标:“那你去做商人,就能顺心遂意,恐怕也不见得吧。”
傅忠心里一热,大舅子对自己真是没得说,“我做商人,只是为大家做个榜样,让他们向朝廷纳税,攒不攒钱无所谓。这样,便没有多少烦心事。“
”我家是与国同休的公府之家,只要不乱来,这世袭罔替的爵位自然落到我的头上。大明兴,则我家兴。我从旁边出出主意,又不坏了朝廷规矩,何乐而不为。“
”如果皇上同意放开商业,我也可以不去做什么商人。”
朱元璋嘿嘿一笑:“那军校是你起的头,要是当初让你担任校长的职务,这里面又有多少烦心事,你就能耐得住烦。”
傅忠被问住了,这个话题可不好回答,此时容不得他多想,“历史上就没有君主将军队剑柄授予别人。我若有心染指此位,打死我也不敢提出创办军校。”
朱元璋心下豁然开朗,他是什么人,天天跟一班军头斗智斗勇,想起他们为了军权死不放手的样子,不是傅钟,还不知要跟他们斗到何种地步。
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