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燳估计最先前来签投资协议的应该是大明那几家顶级勋贵,没想到第一个前来却是保国公朱晖的长子长孙朱岳。
朱家先祖是朱谦在土木之变之中因守宣府立下大功,被景泰帝封为抚宁伯,后来更是因为厚待从瓦剌返回的英宗朱祁镇其子朱永开始平步青云。
世爵更是从抚宁伯升到了抚宁侯,可以说是靖难之后凭借战功获得爵位的勋臣中凤毛麟角的存在。
朱岳比朱厚燳要大几岁,算是勋贵圈子里小一辈年龄比较大的,因此不像其他中二少年那般毛躁浮夸,进入东宫给朱厚燳行礼之后说道:“殿下!臣已将银子已经拉到了东华门外。”
朱厚燳笑道:“岳哥儿倒是个实在人。”
“回殿下!这么大的数额臣可做不了主,家祖与家父都非常认可殿下的商业计划,希望能跟着殿下分一杯羹。”
“非常好!刘瑾把《认购股权协议书》拿过来,本宫要与岳哥儿签订协议。”
刘瑾答应一声,拿过几张纸来,朱厚燳笑着说道:“既然保国公让岳哥儿全权代表保国公府,就请岳哥儿仔细阅读这份协议,如有异议本宫可以当面解答。”
“不必看了,殿下千金之躯,国之储君怎么可能会坑骗臣下。”
“岳哥儿!在商言商,你还是认真看一看,本宫也希望你能在这份协议里找出一些漏洞。”
朱岳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这么认真,难道殿下的这个生意真的能够挣大钱,让勋臣们出钱是为了给勋臣挣钱的机会?
可是这怎么可能,无论谁家有独门生意,哪个不是藏着掖着,谁会这么大方把到手的银子拱手让出去。
想归想,朱岳还是按照太子殿下的要求认真地将《认购股权协议书》仔细地阅读了一遍。
这是一份与大明现行的契约完全不同的东西,内容之详实、条理之清晰,都是朱岳生平仅见。
更为重要的是这份《认购股权协议书》是用白话写的,大明如今的市井文化发达,白话小说大行于天下尤其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白话话本的流行,更是促进了白话文的流行。
可是对于朝廷来说用白话写契约之类的东西有失体面,上到君王,下到官员都觉得白话文难登大雅之堂。
朱厚燳本就不学无术,让他用文言文去写东西,那是难为他,用白话文表达却是他的强项。
结合着梦里的记忆,这份完全出自于朱厚燳之手的协议书便横空出世了,谁都不会想到,这份协议书被朱家当成了传家宝一直流传到了后世。
在京城一场拍卖会上以两个亿的高价被人买走,成为当场拍卖会上最大的亮点,这份协议签订的时间被认为是华夏契约时代的元年。
在这之前,华夏认同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朱岳仔细阅读了两遍,也没有从这份协议中找到任何不利于自己的地方,甚至觉得真按照这样的协议执行那是朱家在占太子殿下的便宜。
“殿下!臣没有发现任何不利于臣的漏洞,甚至臣还觉得真要按照这个协议执行,是臣占了殿下的便宜。”
朱厚燳笑道:“既然岳哥儿没有意见,那就签字画押吧,一旦签字画押协议生效,再想后悔就要承担违约的责任了。”
朱岳拱手道:“殿下说笑了!”
说完便提笔在协议的落款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同时落下了‘世袭抚宁侯’印鉴。
协议一式三份,一份由朱岳带回家作为认购股权的凭证,一份作为将来的皇家矿业的存档,最后一份将来会存放在主管工商业的部门,作为官府对工矿企业的监督。
签完协议之后,朱厚燳吩咐刘瑾带着朱岳到东华门外将保国公府的马车领进来。
一万两银子足足装了三大箱子,每个箱子都有两百多斤重,看着如此笨重的银子,朱厚燳恨不得立刻推行纸币,减少交易成本。
银子清点完之后,朱厚燳沉声说道:“回去跟老国公交待一下,十日之后本宫将在东宫召开股东大会,到时候你家必须出一个人前来参加。”
“殿下!祖父交代臣从今天开始就跟着殿下了,哪怕殿下让臣做一小卒都行!”
“岳哥儿是怎么想的?”
“臣也愿意追随殿下。”
“是吗?本宫在南苑练兵,若是岳哥儿能吃得了苦,本宫可以将你安置到南苑新军大营。”
朱岳心里一沉,做为将来的抚宁侯府接班人,他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吃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