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文之间。
这还是产地的价格,运到京城这铁价还要增加不少,能够在兵仗局使用的精铁至少要价值三十文以上。
朱厚燳很清楚地认识到,要想使大明强大,这么昂贵的铁价,并不利于社会发展。可是碍于大明落后的冶铁技术,以及开采成本,以及各级官吏的盘剥,铁价一直都是居高不下。
铸造一门新式三寸口径佛郎机式火炮,至少需要五六百斤精铁,再加上建模、熔铁、人工等费用,这一门火炮的造价至少要五六十两银子的成本。
这还是不包括出现废品率,还有为火炮配备的子铳,按照朱厚燳的要求,所有同一规格的火炮,子铳必须能够实现互换。
这就需要对子铳与主炮的连接处仔细打磨,做到严丝合缝,在没有大型切削机床的大明,这就是水磨工夫,极其考验工匠的技术水平。
因此一门炮铸造出来不容易,想要打磨出来更难,从建模开始,一门炮生产出来,交付给军队没有半年时间想都不要想。
这些铸造出遇到的困难,朱厚燳没法去跟这些纨绔解释,只能等到成品出来之后再说,现在是需要培养工匠的阶段,等到兵仗局与军器局拥有大量的工匠,能够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的时候,那个时候才是大明技术水平向上提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