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丁的及时赶到阻止了沈辰基自杀,又以雷霆之势干掉了乱波头目,紧接着三下五除二再将已无斗志的最后七名乱波全部解决。
至此,郡王府的危急彻底解除。
与此同时,李盛派出的一千五百人的援军也已赶到东门。
好在此时内门依旧未被夷人攻破,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夷人并不拥有能够冲撞城门的重武器,之所以他们可以攻进瓮城,也不是撞开了外城门,完全是因为夷人攀爬城墙偷袭守军,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占据了一段城墙,然后从墙头放下绳索进入瓮城,再由内部打开了外城门。
不过就算夷人冲进了瓮城,但他们没有撞门的武器,仅靠人力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攻破数尺厚的内城门只能是痴人说梦罢了。
可是夷人毕竟已经占据了一段城墙,而此时东门守军只有区区数百人,他们又是怎样做到堵住两千人的持续攻击达到小半个时辰的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夷人攻城使用的是绳索,而绳索相比云梯来说,登城速度就慢了许多,可惜想要制造云梯,夷人不仅缺乏时间,同时更缺乏工具和材料,真田慎介不要说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供他的部队砍伐树木制作云梯,就连天的时间都没有,暴动以后夷人不仅必须依靠快速的移动奇袭坤阳城,而且还要尽快拿下此城,这样才可以对付大晋援军的反扑。
根据夷人的细作探查得知坤阳城内已有四千多守军,如果用六千夷人强攻肯定会损失惨重,这也迫使真田慎介只能选择其他的办法攻城。
本来他打算利用四公主诳骗守将打开城门,再用大军强袭,夷人数量多于守军,只要能够骗开城门,大军便可蜂拥而入。大晋官军虽勇,但真田慎介更相信自己手下武士的战斗力,只要短兵相接,他们一定可以战败大晋的军队,在真田慎介看来,这一招其实是最有效的快速袭占坤阳城的方法,可是现在四公主已经身死,此计只能作罢。
继而真田慎介又想到可以派出乱波突袭郡王府,生擒沈辰基,这位郡王可算做坤阳守军的七寸,若沈辰基被俘,以他大晋王室的尊贵身份,可能会比四公主更容易让守军投降或者弃城而逃。
可是傻瓜也知道现在的郡王府必定是戒备森严,想要生擒沈辰基,必须先要尽可能的削弱王府的防卫力量,于是才有了先是城中失火,继而东门被袭,最后才是乱波突袭郡王府,如此环环相扣,让守军疲于奔命,暴露出王府的防卫空当,然后由乱波小队实施致命的最后一击。
但是无论怎样的攻城谋划,夷人想要占领坤阳城,都离不开偷袭城门的战斗,而坤阳城的城墙足有五六丈高,夷人仅仅依靠绳索攀爬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而且一时之间也不可能在墙头放下更多的绳索,那么在短时间内夷人可以投放到城墙上的兵力就有限得紧,这也让守城晋军反应过来后使用长枪兵通过登城道冲上城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蔡祖明的卫戍营及时赶到并协助东门守军进行防御,别看卫戍营只有区区三百人,但是在李盛没有传达卫戍营调防的将令时,蔡祖明就已经亲率本部人马以最快的速度抢占了东门南北两侧不远处的城墙,继而对已经登上城墙的夷人武士的两翼施加压力。
何况蔡祖明登城后又身先士卒,拼杀在前。为将者都不惜命,他手下的军士们岂敢不拼命?如此一来,不仅大大缓解了守城部队从登城道冲击城墙时所遭遇的阻力,同时也让夷人无法再扩大占据城墙的长度,致使他们只能龟缩在瓮城一带有限宽度的城墙上,不能放下更多的绳索,让更多的夷人可以同时攀爬登城。
所以当援军赶到东门之时,虽然守城部队和卫戍营总共只剩下二百多人,而且这时蔡祖明也已力战身死,可是登上城墙还活着的夷人武士竟然并没有比守军多出多少,也就只有三四百人而已。
双方已经杀红了眼,城墙上以及城墙两边的地面上到处都是伤者和尸体,虽然守军战死者约有五百人,可是攻城的夷人武士竟然损失了八百多人。
等到援军抵达东门,立刻就是一顿猛冲猛打,轻易就将盘踞在城头的三四百名夷人武士全部消灭,顺便还砍断了所有夷人用于攀登城墙的绳索,截断了他们继续向城头增兵的通道,如此一来,又造成几十名正在利用绳索攀爬城墙的夷人武士的死伤。
眼见大势已去,剩余的夷人武士只能在主将的命令下仓皇撤退,夷人对坤阳城的第一波攻击最终以彻底失败告终。
此战夷人损失了一千三百余人,致使真田慎介的手中可用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