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闻讯,面色骤变,双眉紧锁间,一掌重重拍在案几之上,身形霍然站起,威严之声如雷鸣般响彻营帐:
“何人胆大包天,竟敢在朕的大唐军队之中,行此等大不韪之事!
朕的军队,乃是国家之柱石,怎容得下这等蛀虫?
楚王此举,杀伐果决,大快人心!
军法森严,不容丝毫徇私,触犯者,必受严惩,以儆效尤。
朕非但不怪罪楚王,反要重重嘉赏,以彰其维护军纪之决心!”
言罢,他目光如炬,转向跪着的侯君集,语气中多了几分严厉与失望:
“君集啊,你亦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怎会对军纪之严明、法度之不可违,有如此模糊的认知?
朕对你寄予厚望,今日之事,实令朕深感痛心与失望。”
侯君集闻言,眸中闪过一丝笃定,他深知自己的推断无误,遂拱手作揖,言辞恳切:
“陛下,若事态果真如楚王殿下所言,微臣自当缄默不言,
即便楚王殿下未加责罚,回府之后,微臣亦会严加管教。
然则,在微臣深入查探之下,惊觉真相竟是吾儿无辜蒙冤,并未触犯丝毫军法条例,
此实乃楚王殿下排除异己之误会所致,望陛下明察。”
言毕,张亮亦膝行至前,跪拜请奏,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坚定:
“陛下,微臣亦已查明真相。
首要之务,吾等子嗣并未收到任何集结之令,其次,他们更是恪尽职守,未曾有丝毫擅离职守之举。实则,他们是因……”
说到这里,他略一停顿,似乎在斟酌言辞,以避免触怒龙颜,
“是因接到密令才回的长安!所谓的顶撞上级更是子虚乌有,他们只是为自己争辩而已。”
李世民闻言,眉宇间不由地轻蹙,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与深沉:
“尔等须得三思,今日所言,若无确凿证据支撑,其后果之严重,非尔等所能承受!”
侯君集闻言,神色坚定,毫无退缩之意,直截了当地回禀:
“陛下明鉴,若无铁证如山,臣岂敢妄言构陷楚王殿下?
恳请陛下恩准,传召证人上殿,以明真相。”
李世民闻言,缓缓坐回龙椅,目光深邃,轻轻颔首,语气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
“也罢,你便去将那证人带来,朕倒要听听他有何说辞。”
侯君集躬身一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随后退出大殿,
不多时,便引领着一名身着甲胄、神色紧张的城防小将步入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中。
他目光所及之处,李世民威严端坐于龙椅之上,金光熠熠,仿佛天际最耀眼的星辰。
那一刻,他心潮澎湃,双膝不由自主地一曲,恭敬至极地跪倒在地,声音洪亮而诚挚:
“末将微末之身,叩见天颜,愿陛下龙体康健,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闻言,轻轻抬手,龙袍袖摆随风微动,一股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气弥漫开来,
他温和却又不失力度地言道:“平身,速速道来,究竟发生何事?”
那小将闻言,并未急于起身,而是保持着跪姿,眼神中闪烁着坚毅与忧虑,缓缓叙述道:
“陛下,末将乃程处默程大将军麾下一名亲卫,受将军之命,
本该于前日午时之后,将军令传达至各千夫长及牙将手中。
然而,末将遍寻不获诸位将领的踪迹,直至日落西山,也未能将此等紧要之事顺利传达,
心中惶恐,特来向陛下禀报,望陛下明鉴。”
此刻,张亮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决:“他们皆已遵循绝密指令行事,
行踪自然如同晨雾般难以捉摸,你自然难以窥其一二。”
言罢,空气中弥漫起一股微妙而凝重的氛围。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身姿挺拔,缓步而出,目光如炬,直视那名小将,声音沉稳中带着几分威严:
“你既未将紧要军令传达至应处,又缘何不即刻上报?”
那小将闻言,神色略显慌张,言语间带着几分忐忑与自责:
“回禀大人,那日小人家中突遭变故,急如星火,不得不匆匆返家处理。
原本打算次日便立即向程将军禀明一切,谁料命运弄人,次日抵达城防衙门时,
程将军竟已不在,无处寻觅其踪迹,致使此事延误至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