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悄然退却,晨光初破晓,长安城内一片沉寂,唯余微风拂过檐角的风铃,
轻轻作响,似在预告着不平凡的一日。
及至早朝时分,百官心怀各异,步履匆匆,皆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
踏入金銮殿前的广场,一幕令人心悸的景象映入眼帘——近百名锦衣卫挺立如松,
身着飞鱼服,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他们身形笔直,眼神如鹰隼般锐利,
扫视着每一位步入殿堂的大臣,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
那无形的压力,让每位朝臣都不自觉地感到颈后生寒,步履也因此多了几分踉跄。
直至众人入殿依照品阶站定,那无形的寒意才略有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
这时,殿后响起沉稳而威严的脚步声,李世民身着龙袍,步伐稳健,
自幕后缓缓步出,坐上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
他目光深邃,扫视全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油然而生。
身旁的太监见状,尖细的嗓音适时响起,穿透了殿内的每一寸空间:“早朝开始,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此言一出,金銮殿内顿时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只是那份暗流涌动的紧张氛围,依旧在每个人心头徘徊,预示着今日朝议,定非寻常。
此时,世家名下的一位官员都直接越群而出,面向李世民道:
”陛下,臣有本奏,臣要上谏锦衣卫动用私刑直接将王府抄家灭族,
此事关乎朝纲,关乎我大唐的律法尊严,臣恳请陛下处置锦衣卫,还我等一个公道!”
言罢,他猛地跪倒在地,额头紧贴着冰冷的石板,
身体因激动而不住颤抖,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慨与不甘,全部倾诉于这金銮殿上。
东方宇对那人的进谏仅是淡然一笑,未置可否,依旧站在自己位置上,眼神中闪烁着洞察一切的光芒。
他心中暗自思量,欲观后效,看看这朝堂之上,究竟还有多少人会挺身而出。
待那位官员言毕,大殿之内竟有三分之一的朝臣纷纷离席,齐刷刷地弯腰拱手,异口同声:“臣等亦持此议!”
此时,刑部尚书李为也缓缓迈出队列,声音沉稳有力:
“陛下,大唐律法,向来由刑部严谨执掌,以确保公正无偏。
而今锦衣卫之举,实乃越俎代庖,且手段严苛,难以驾驭。
如此部门横行,只怕会让大唐百姓终日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
人心难安,国本亦将动摇啊!”
李世民轻轻扬起眉梢,目光如炬,投向了东方宇,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东方宇,对于此事,你锦衣卫可有半分不同的见解?”
东方宇闻言,身形一震,随即毅然踏出队列,直面那九五之尊的威严。
他的声音坚定而清晰,回响在大殿之上:“陛下,我锦衣卫行事,向来以律法为尺,
不越雷池一步,更无半分私刑之嫌。
王府遭此抄家灭族之刑,自是罪证确凿,法理难容。
臣等已将其所犯之罪,一一记录在案,编集成册,以供陛下圣裁。”
言罢,他恭敬地将手中紧握的册子举起。
张阿难轻盈地踏着细碎步伐趋前,敏捷地从东方宇掌中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奏折,
转身复又匆匆返回,恭敬地将它置于李世民那雕龙宝座前的案几上。
李世民缓缓伸手,指尖轻触那泛黄的纸张,再次沉浸于奏折之中,
尽管内容他已于昨日细细研读过,但此刻重读,心中那股凛冽的杀意仍旧不减分毫。
这些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竟是如此肆无忌惮!
仅仅三载光阴,那王家直接或间接地夺去了近千无辜百姓的性命,
其中不乏被欺压至死的冤魂。
李世民的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而愈发阴沉,他怒不可遏地将奏折猛地掷向龙台之下的刑部尚书李为,
声音中满是愤慨:“你身为刑部尚书,且看看这些罪行,依律当如何处置?”
李为缓缓拾起那份沉甸甸的奏折,目光逐字逐句地穿梭其间,脸上的汗珠随着阅读的深入而愈发密集。
他未曾料到,锦衣卫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案情梳理得如此清晰透彻,
每一条证据都如铁钉般牢固,环环相扣,直指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