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的教导有方,严厉斥责了周严等人的无端指责。周严等人灰溜溜地退下,心中却更加嫉恨苏瑶。
第十三章:边疆异动,筹谋对策
边疆突然传来急报,北方的匈奴部落集结兵力,似有南侵之意。萧逸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苏瑶虽未参与朝堂议政,但心系国家安危,在后宫中也密切关注着局势。
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对局势的分析,为萧逸出谋划策。苏瑶建议先派使者前往匈奴部落,探清他们的意图,同时加强边疆防御,调动粮草和兵力,以防万一。萧逸采纳了他的建议,一边安排使者出使匈奴,一边命大将军王猛前往边疆布防。
在等待使者消息的日子里,苏瑶与萧逸日夜忧心。苏瑶还亲自为边疆将士们祈福,希望能保大楚平安。
第十四章:使者被扣,局势紧张
然而,派往匈奴的使者一去不复返。几日后,传来消息,使者被匈奴部落扣押,匈奴以此向大楚示威,并提出割让边疆五座城池的无理要求。朝堂上下一片哗然,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强硬回击,出兵攻打匈奴;另一派则担心战事一起,生灵涂炭,主张妥协求和。
,!
萧逸陷入两难,询问苏瑶的意见。苏瑶认为,求和只会助长匈奴的嚣张气焰,大楚应展现出强硬的态度,但也不能贸然出兵,需等待时机,出奇制胜。萧逸听取了苏瑶的建议,一面集结军队,做出备战姿态,一面派密探深入匈奴内部,了解他们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
第十五章:密探回报,奇谋初定
密探历经艰险,终于传回了重要情报。原来,匈奴此次集结兵力虽多,但内部粮草供应不足,且各部落之间存在矛盾。苏瑶得知后,与萧逸商议出一条奇谋。
他们决定先派小股部队佯装进攻,引诱匈奴主力出击,然后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线。同时,派人暗中联络匈奴内部的反对势力,挑拨他们的关系,让匈奴内部产生混乱。萧逸对苏瑶的计策十分赞赏,立刻安排大将军王猛依计行事。
第十六章:初战告捷,士气大振
王猛按照苏瑶和萧逸制定的计策,率领小股部队突袭匈奴营地。匈奴果然中计,派出主力追击。就在他们追击途中,王猛的另一支部队悄悄绕到后方,成功切断了匈奴的粮草供应。
匈奴军队发现粮草被劫后,顿时大乱。此时,被大楚暗中联络的匈奴部落趁机发动内乱,匈奴军队腹背受敌。王猛抓住时机,率领大军全面出击,一举击败匈奴。
此役大获全胜,大楚军队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马匹,还解救了被扣押的使者。消息传回京城,百姓欢呼雀跃,朝堂之上士气大振。萧逸对苏瑶的智谋更加钦佩,对他的宠爱也愈发深厚。
第十七章:后宫纷争,再添波澜
边疆战事平息后,后宫中却又起了纷争。李淑妃一直嫉妒苏瑶的得宠,见苏瑶在边疆战事中为皇帝出谋划策,威望大增,心中愈发不满。
她买通了苏瑶宫中的一名宫女,让宫女在苏瑶的膳食中偷偷加入会让人精神萎靡的药物。苏瑶食用后,渐渐感到身体不适,精神恍惚。萧逸察觉到苏瑶的异样,立刻命太医前来诊治。
太医诊断出苏瑶是被人下药,萧逸大怒,下令彻查。苏瑶虽身体不适,但仍保持冷静,协助萧逸调查。他们通过对苏瑶日常饮食和接触人员的排查,逐渐锁定了李淑妃。
第十八章:真相大白,严惩奸佞
经过一番调查,李淑妃的阴谋被彻底揭露。萧逸怒不可遏,将李淑妃打入冷宫,参与此事的宫女也被处死。苏瑶虽心中对李淑妃的行为感到痛心,但还是向萧逸求情,希望能从轻发落李淑妃。萧逸看着善良的苏瑶,心中既感动又无奈,最终还是听从了苏瑶的建议,只是将李淑妃的位份降为才人,幽禁在宫中。
此事过后,后宫众人对苏瑶更加敬畏,再也不敢轻易对他下手。苏瑶也并未因此事而心生怨恨,反而更加用心地维护着后宫的和谐。
第十九章:皇子成长,历练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御已经十岁,愈发聪慧懂事。苏瑶和萧逸决定让他开始参与一些朝廷事务,积累经验。萧御跟随大臣们学习政务处理,跟随将领们学习兵法谋略,表现得十分出色。
一日,京城周边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水灾。萧逸决定让萧御前往灾区,协助当地官员救灾,锻炼他的能力。苏瑶虽心中担忧,但也明白这是萧御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亲自为萧御准备行囊,叮嘱他要关心百姓疾苦,妥善处理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