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
凌晨三点,医院长廊惨白的灯光晃得人眼睛生疼,消毒水味刺鼻又沉重。林晓瘫坐在急救室门口的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揪着衣角,眼睛死死盯着那扇紧闭的门。门里,是她突发重病的母亲,而门外,是她即将崩塌的世界。
医生那句“手术迫在眉睫,可手术费还差三十万,你们尽快想办法,半个月内必须凑齐,否则……”像一道紧箍咒,在她脑海里不断回响。林晓的手微微颤抖,她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找这笔巨款,父亲早逝,她工作不久,微薄的积蓄在这巨额费用面前只是杯水车薪。
这时,手机屏幕亮起,是好友苏然的消息:“晓,阿姨情况怎么样?别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林晓眼眶一热,手指在屏幕上敲下:“还差三十万,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没过多久,苏然打来电话:“晓,我认识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他说可以帮咱们发起众筹,说不定能解燃眉之急。”林晓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忙不迭答应。
第二天,众筹链接发了出去,林晓守着手机,看着筹款数字一点点增加,心里五味杂陈。可进展并不顺利,一天过去,只筹到了两万块,距离目标还遥不可及。
林晓没有放弃,她利用下班时间,去夜市摆摊。夜晚的街头热闹喧嚣,可林晓满心疲惫。她摆好自己手工制作的饰品,强打精神叫卖。路过的人大多只是匆匆一瞥,偶尔有人驻足询问,却也很少购买。闷热的空气里,汗水浸湿了她的后背,一天下来,只卖出了几件饰品,赚的钱少得可怜。
日子一天天过去,众筹的速度越来越慢,摆摊的收入也杯水车薪。林晓每天在医院、公司、夜市之间奔波,身体和精神都濒临崩溃。
就在她几乎绝望的时候,公司领导找到了她。原来,领导得知了她的情况,在公司内部发起了捐款,同事们纷纷伸出援手。看着那一笔笔带着温度的捐款,林晓的泪水夺眶而出。
与此同时,苏然那边也有了新消息。他通过朋友联系上了一家慈善机构,慈善机构在核实情况后,决定为林晓提供一笔资金支持。
距离半个月的期限只剩最后三天,林晓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看着手机上逐渐凑齐的手术费数字,心中满是感慨。这半个月,她尝尽了生活的苦涩与艰难,却也收获了无数的温暖与善意。
手术那天,林晓在手术室外祈祷。几个小时后,医生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笑着说:“手术很成功,病人已经脱离危险。”林晓长舒一口气,泪水再次滑落,这一次,是幸福与解脱的泪水。
母亲术后转入普通病房,林晓守在床边,看着母亲日渐红润的脸色,悬着的心才彻底落了地。但后续的康复治疗依旧漫长,需要持续的悉心照料和不菲的费用。
林晓向公司申请了调休,白天在医院陪伴母亲,帮她做康复训练,陪她聊天解闷;夜晚回到出租屋,打开电脑,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工作。长时间的劳累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有一天在给母亲喂饭时,她突然一阵眩晕,差点摔倒。母亲心疼地拉住她的手:“晓啊,别把自己累垮了,妈这病拖累你了。”林晓强挤出一丝笑容:“妈,您别这么说,只要您能好起来,我做什么都值得。”
苏然时常来医院看望,每次都带着各种营养品和生活用品,还会帮林晓处理一些杂事,让她能多休息一会儿。在苏然的建议下,林晓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母亲的康复过程,她的真诚和坚强吸引了许多网友的关注,不少人在评论区留言鼓励,还有人再次伸出援手,为母亲的康复治疗捐款。
随着母亲的康复状况越来越好,林晓也逐渐回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然而,公司因为业务调整,有一个重要的项目需要紧急推进,林晓作为项目组的核心成员,需要全身心投入。这意味着她陪伴母亲的时间会大幅减少,她陷入了两难。
母亲看出了她的为难,安慰道:“晓,你放心去工作,妈现在好多了,有护工照顾,你不用担心。”林晓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她利用午休和下班后的时间去医院,陪母亲吃完晚饭,再回家继续工作。
项目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客户对方案提出了诸多修改意见,团队成员之间也因为巨大的压力产生了一些分歧。林晓一边协调各方,一边不断优化方案,无数个夜晚,她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文档和数据,眼睛布满血丝。
苏然在这段时间里,成了林晓最坚实的后盾。他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林晓,还会在她工作遇到难题时,帮忙出谋划策。在一次关键的项目汇报前,林晓紧张得手心出汗,苏然握着她的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