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有些凝重,“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太关注孩子的分数了,好像分数就是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每次见到孩子,开口闭口就是考试考了多少分,这对孩子来说,压力得有多大啊?”他想起自己见过的那些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心里满是担忧。
,!
李小白深有同感,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心疼的神色:“是啊,我表弟就是这样,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家里就像天塌了一样。考得好,全家欢喜;考得不好,就被各种数落。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受到影响了。上次我见他,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唉。”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为表弟的遭遇感到难过。
“所以啊,孩童莫提分数事。”李小白写下了第三句,写完后,他凝视着这三句诗,仿佛在思考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三句,分别从男人、女人、孩子的角度,说出了人际交往中的大忌,”杜之甫说,他端起酒杯,轻轻晃了晃,看着杯中的酒,“不过,光知道这些还不够,关键是要在实际相处中做到,这才是真本事。”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李小白,似乎在给自己也给对方打气。
“没错,”李小白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处方知境界超。只有真正在和人相处的时候,遵循这些原则,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关系,也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处世智慧。”说着,他写下了最后一句,写完后,两人都陷入了沉默,各自品味着这几句话背后的深意。
过了一会儿,杜之甫打破了沉默,脸上带着一丝疑惑:“小白,你说,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些人际交往的分寸呢?”他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眼睛盯着天花板,似乎想从那里找到答案。
李小白想了想,眉头微皱,认真地说:“我觉得,一方面是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大家都忙着追求自己的利益,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另一方面,就是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教育,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他边说边用手指轻轻敲着桌子,每说一点就点一下头,加强语气。
“你说得有道理,”杜之甫说,脸上露出无奈的苦笑,“就拿我那个邻居来说吧,每次见面,就跟我抱怨他的生活有多不如意,工作有多辛苦,也不管我愿不愿意听。我都烦死了,可又不好意思打断他。每次他一来,我心里就发愁。”他摊开双手,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这就是不懂得把握分寸的表现,”李小白说,脸上带着一丝严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也不愿意整天听别人的抱怨。适当的倾诉是可以的,但也要注意场合和对方的感受。”他想起自己也有被人过度倾诉困扰的时候,眼神里透露出理解与感慨。
“是啊,”杜之甫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落寞,“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改变一段关系。说对了,皆大欢喜;说错了,可能就会造成误会,甚至伤害到别人。”他想起曾经因为一句话说错而失去的朋友,心里满是懊悔。
“所以啊,我们在说话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李小白说,表情变得更加郑重,“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他看着杜之甫,眼神中充满了真诚与告诫。
两人越聊越投入,不知不觉,一壶酒已经见底。杜之甫又要了一壶酒,给两人满上,动作中带着几分兴奋与意犹未尽:“小白,你说,除了这诗里提到的,还有哪些人际交往的分寸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呢?”他充满期待地看着李小白,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启发。
李小白想了想,眼睛一亮,脸上露出认真的神情:“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不要轻易评价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的对错。”他想起曾经因为轻易评价别人而产生的误会,语气中带着一丝反思。
“你说得太对了,”杜之甫说,脸上露出懊恼的神色,“我有个朋友,就特别:()诗魂落魄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