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的道路。
夜幕降临,顾长渊的书房里依然灯火通明。徐凛风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顾长渊伏案批阅公文。
“大人,今日朝堂之上,郑王爷和周太师联手反对,看来他们是不打算轻易让步了。”徐凛风低声说道。
顾长渊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眉心,轻叹一声:“意料之中。改革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阻挠。”
“如今朝中官员大多持观望态度,而民间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大人,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应对?”徐凛风问道。
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必担心,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他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缓缓说道,“明日,我会让皇上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他停顿了一下,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有些棋子,也该动用了……”
翌日清晨,皇帝早朝还未开始,钱太监便在御书房伺候着,他状似无意地提起近日京城内外对科举改革的议论纷纷,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皇上,奴才听说,民间对顾大人提出的科举新政颇有微词,不少学究甚至联名上书,斥责新政是离经叛道,动摇国之根本啊。”
皇帝原本正在批阅奏折,闻言停下了手中的笔,眉头微微皱起:“哦?竟有此事?”
钱太监察言观色,知道皇帝已经开始在意,便添油加醋地说道:“可不是嘛,奴才还听说,这新政中加入的那些算学、农学、工程之类的科目,都是些奇技淫巧,不登大雅之堂,实在是有辱斯文啊。”他顿了顿,又小心翼翼地补充道,“周太师也曾私下跟奴才说过,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这科举制度沿用百年,自然有其道理……”
皇帝沉吟不语,钱太监的这番话,正戳中了他心中的顾虑。他虽然欣赏顾长渊的才华和胆识,但也担心改革会引起朝野动荡,影响江山社稷。
与此同时,顾府书房内,徐凛风将打探到的消息告知了顾长渊:“大人,钱太监已经按计划在皇上面前进了谗言,皇上似乎对新政产生了疑虑。”
顾长渊神色凝重,他知道自己面临的阻力比想象中还要大:“周太师和郑王爷联手,再加上那些迂腐的文人和被他们煽动的百姓,这股势力不容小觑。”
徐凛风担忧地看着顾长渊:“大人,如今朝野上下反对声一片,我们是不是应该暂缓推行新政,等风头过去再说?”
顾长渊摇了摇头,眼神坚定:“不行!改革之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若是现在退缩,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大梁的未来也将彻底断送!”
他知道,保守派官员的联盟看似牢不可破,但实际上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各有各的私心和利益诉求。只要找到突破口,就能瓦解他们的联盟。
“凛风,”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说,如果有人能证明,新政不仅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反而能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好处,他们还会反对吗?”
徐凛风沉思片刻,明白了顾长渊的意图:“大人的意思是,我们要分化瓦解他们?”
“正是如此,”顾长渊嘴角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周太师老奸巨猾,郑王爷势力庞大,想要直接对抗他们,无异于以卵击石。我们必须找到他们的弱点,各个击破。”
他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白纸,开始写写画画,嘴里喃喃自语:“周太师……郑王爷……宋学究……柳才子……”
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棋子,而顾长渊,正在布局一场更大的棋局。
夜深了,顾长渊依然在书房里忙碌着,他的桌案上堆满了各种文书和资料。
他仔细研究着每一个官员的背景、性格、喜好、弱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突破口。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份不起眼的文书上,上面记载着周太师曾经大力推崇的一项政策……
顾长渊的嘴角微微上扬,喃喃自语道:“找到了……”他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名字,然后,缓缓地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