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渊的目光凝滞在试卷上,最后一题赫然呈现:论当今赋税制度之弊端及改革之策。这题目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稍有不慎便会落入陷阱。当今赋税制度牵扯甚广,盘根错节,稍有议论便会被扣上妄议朝政的帽子。更何况,这题目要求考生提出改革之策,一个不慎,便会得罪权贵,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他握着笔杆的手微微颤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想起之前在学馆学习时,张夫子曾对赋税制度大加赞赏,将其描绘成国之根本,不可动摇。而如今,这道考题却要求他指出其弊端,并提出改革之策。这其中的矛盾,让他一时不知所措。
难道张夫子是在误导他?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却在他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如果张夫子真的是在误导他,那么他的目的又是什么?顾长渊不敢再想下去,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告诫自己,不能被张夫子的言论所束缚,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分析问题。他闭上眼睛,将纷乱的思绪抛诸脑后,开始重新审视这道考题。
赋税制度的弊端……顾长渊的脑海中浮现出他在流落街头时所见所闻:商贩们为了躲避沉重的税赋,不得不偷偷摸摸地进行交易;农民们因为交不上赋税,被迫卖儿卖女,甚至家破人亡……这些景象,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改革之策……顾长渊的思绪开始活跃起来。他想起在现代社会学习到的各种经济理论,以及历史上那些成功的赋税改革案例。他开始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试图将这些知识与当前的朝代背景相结合,寻找一条可行的改革之路。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顾长渊的草稿纸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他写了又擦,擦了又写,眉头紧锁,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坐在高台上的陈考官注意到了顾长渊的举动。他轻蔑地瞥了一眼顾长渊,心中更加不屑。一个落魄子弟,也妄想解答如此高深的题目?他甚至怀疑,顾长渊根本就是在装模作样,故弄玄虚。
陈考官起身,踱步走到顾长渊身旁,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怎么,不会写?”陈考官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
顾长渊抬起头,目光与陈考官相遇,眼神中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透着一股沉稳。“回考官,学生正在思考。”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陈考官冷哼一声,“思考?我看你是在装模作样!这道题的难度,岂是你这种落魄子弟能够理解的?”他轻蔑地扫了一眼顾长渊的草稿纸,上面涂涂改改,满是墨迹,更加印证了他心中的想法。
顾长渊并未理会陈考官的嘲讽,他重新低下头,继续思考。他知道,陈考官对他的出身抱有偏见,但他不能因此而乱了阵脚。他必须冷静下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他在草稿纸上又写下几种方案,一种是循规蹈矩,顺着张夫子之前对赋税制度的赞扬去写,但这无疑是自欺欺人,也违背了他的本心。另一种是大胆激进,直接批判现有制度的弊端,并提出彻底改革的方案,但这风险极高,稍有不慎便会招来祸患。他还尝试从其他角度入手,比如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赋税制度的演变,从民生的角度探讨赋税制度的影响等等。
他写了又擦,擦了又写,思绪如同缠结的丝线,难以理清。考场内一片寂静,只有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以及考生们偶尔的咳嗽声。这种压抑的氛围,让顾长渊感到呼吸都有些困难。
考场外,徐凛风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着。他知道这最后一题的难度,也清楚陈考官对顾长渊的偏见。他心中隐隐担忧,却又无能为力。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顾长渊能够逢凶化吉。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顾长渊的压力越来越大。他知道,时间不等人,他必须尽快做出选择。他抬头看了一眼高台上的沙漏,里面的沙子已经快要流尽。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突然,他的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个独特的思路浮现出来。他想起在现代社会学习到的“以民为本”的理念,以及历史上一些成功的赋税改革案例。他意识到,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彻底推翻现有制度,而在于如何平衡国家利益与百姓福祉。
他开始按照这个思路在试卷上书写,笔尖在纸上飞快地舞动。他的书写速度很慢,因为他要确保每一个字都是正确的,而且他也担心这个思路不被考官认可。
陈考官再次走到顾长渊身旁,看到他终于开始在试卷上书写,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怎么,终于肯写了?我看你写的是什么……”陈考官弯下腰,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