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拒绝了柳贵妃后,顾长渊便觉得周遭的空气都变得粘稠起来,如同蛛丝般缠绕着他,让他喘不过气。他时常感到一双眼睛在暗中窥伺,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这种感觉,像一根细针,日夜刺痛着他的神经。
“大人是怀疑……”徐凛风观察着顾长渊紧绷的神色,欲言又止。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接下来的几日,顾长渊如履薄冰。他加强了府邸的守卫,府中家丁巡逻的频率增加了一倍,就连院墙的角落都安置了机关。他同时也暗中留意着朝中的动向,细致地观察着每一个官员的举动,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找出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
一天傍晚,顾长渊正在书房批阅公文,窗外的天空被夕阳染成一片血红,如同预示着某种不祥的征兆。突然,他听到窗外传来一阵细微的声响,像是瓦片摩擦的声音。他警觉地放下手中的笔,走到窗边,轻轻推开窗户。夜风裹挟着初秋的凉意扑面而来,院中树影婆娑,却不见任何异常。
“错觉吗?”顾长渊低声自语,心中却隐隐不安。
他叫来徐凛风,将刚才的异样告诉了他。
“大人,看来我们必须尽快查清楚是谁在监视我们,”徐凛风脸色凝重,提议道,“属下这就安排人手暗中调查。”
两人在府中仔细搜查了一番,每个角落都仔仔细细地检查过,却依然一无所获。这让顾长渊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他预感到一场风暴正在酝酿,即将席卷而来。
第二天清晨,顾长渊走出府门,准备上朝。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试图捕捉到一丝异样。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街角的阴影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刘太监。他身着暗红色的宦官服,身形瘦削,脸色苍白,一双细长的眼睛正阴冷地注视着他,如同毒蛇吐信般令人不寒而栗。
顾长渊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刘太监是柳贵妃的心腹,他出现在这里,绝非偶然。他监视自己,究竟有何目的?是柳贵妃的指使,还是另有他人?
顾长渊快步走向轿子,撩起轿帘,低声对徐凛风说,“刘太监……”
徐凛风脸色一变,立刻明白了顾长渊的意思。他压低声音说道:“果然是他!看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轿子缓缓启动,朝着皇宫的方向驶去。顾长渊坐在轿中,眉头紧锁,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刘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他在朝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刘太监报告给皇帝。他必须更加谨慎,才能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朝堂上生存下去。
轿子停在宫门前,顾长渊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走下轿子。他抬头望向巍峨的宫墙,心中暗道:“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他迈步走进宫门,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他,让他感到窒息。他感觉到刘太监的目光,依旧如跗骨之蛆般紧随着他……
顾长渊走进议政殿,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的味道,沉闷而压抑。他找到自己的位置,正襟危坐,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奏折的内容繁杂,涉及民生、军事、财政等各个方面,每一份都需要仔细斟酌,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感觉到一道锐利的目光始终停留在自己身上,如同芒刺在背。他知道,那是刘太监。自从上次在街角偶遇后,刘太监便更加明目张胆地监视他,几乎寸步不离。
刘太监今日一身绛紫色宦官服,显得格外阴柔。他踱着步子,在顾长渊身旁来回走动,时不时咳嗽一声,似乎在提醒顾长渊他的存在。他细长的眼睛不时瞟向顾长渊手中的公文,试图窥探其中的内容。
顾长渊对刘太监的举动视若无睹,他神色平静,笔走龙蛇,批阅奏折的速度丝毫不减。他深知,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冷静,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刘太监见顾长渊如此镇定,心中暗自恼怒。他故意放慢脚步,停在顾长渊身后,装作不经意地问道:“顾大人,今日的奏折似乎不少啊。”
顾长渊头也不抬,淡淡地回答:“为国效力,理应如此。”
刘太监又绕到顾长渊的侧面,指着其中一份奏折说道:“这份奏折,似乎是关于边关军饷的,事关重大,顾大人可要仔细斟酌啊。”
顾长渊放下手中的笔,拿起那份奏折,仔细地阅读了一遍,然后说道:“刘公公所言极是,这份奏折的确需要慎重处理。”
刘太监见顾长渊依旧滴水不漏,心中更加焦躁。他干咳一声,说道:“顾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