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顾长渊手持笏板,立于朝堂中央,目光如炬,直视脸色铁青的朴使者。
“朴使者,你还有什么话可说?”顾长渊的声音清朗有力,在金銮殿上回荡。
朴使者强作镇定,梗着脖子说道:“顾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空口无凭,诬陷我国,意欲何为?”
“空口无凭?”顾长渊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份卷轴,缓缓展开。“这是我大梁边境将士截获的密信,上面清楚地记载着贵国与北蛮勾结,意图瓜分我大梁的阴谋!朴使者,你敢说这不是贵国君主的亲笔信函?”
信上的内容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铁证如山,朴使者顿时慌了神,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张了张嘴,却无力反驳。
“这…这…这肯定是伪造的!”朴使者色厉内荏地喊道,“顾大人,你休想用这种卑劣的手段陷害我国!”
顾长渊不慌不忙地又取出一封信,继续说道:“朴使者,你口口声声说我伪造证据,那么这封信呢?这是你与孙翻译的通信,上面清楚地记载着你如何收买他,让他歪曲我的言论,混淆视听!”
孙翻译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颤抖不已。朴使者见大势已去,脸色惨白,如丧考妣。
就在这时,吴尚书站了出来,颤巍巍地说道:“皇上,顾大人如此咄咄逼人,恐会激怒贵国,引发两国战争啊!还请皇上三思,以大局为重!”
吴尚书的话,让原本有些动摇的主和派官员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顾长渊冷眼扫过吴尚书等人,朗声道:“吴大人,你口口声声说要以大局为重,难道任由敌国在我大梁边境虎视眈眈,才是大局?难道牺牲我大梁百姓的利益,才是大局?我顾长渊身为大梁臣子,绝不容许任何人出卖国家利益!”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看向皇帝,“皇上,臣恳请皇上严惩朴使者和孙翻译,以儆效尤!”
皇帝沉吟片刻,正要开口,突然,一名侍卫急匆匆地跑进金銮殿,跪倒在地,高声禀报道:“皇上,八百里加急!赵将军传来消息……”
侍卫气喘吁吁,双手呈上一封染着风尘的信笺,“赵将军急报,敌国军队在边境……有异动!”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如同炸开了锅。原本被顾长渊的气势震慑的主和派官员们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吴尚书立刻站了出来,痛心疾首地高呼:“皇上!顾大人如此逼迫敌国使臣,如今边境告急,岂不是正中敌国下怀?老臣恳请皇上,速速下令安抚敌国使臣,切莫因小失大,酿成大祸啊!”
他身后的几位官员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息事宁人”、“以和为贵”的声音响彻金銮殿。朴使者原本灰败的脸色也渐渐恢复了血色,嘴角甚至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得意笑容。
顾长渊眉头紧锁,他知道这是敌国的惯用伎俩,先用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制造紧张气氛,再借机施压,逼迫大梁妥协。
“皇上,”徐凛风沉稳的声音在喧闹中响起,他从容出列,拱手道,“臣以为,赵将军信中所言‘异动’未必就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据臣对敌国兵力的了解,他们近期并没有大规模调兵的迹象。此次异动,更像是虚张声势,意在扰乱我朝军心,迫使我朝在谈判中让步。”
吴尚书不屑地冷哼一声:“徐大人,你不过是一介书生,怎懂得军事?边关告急,岂容你在此臆测?”
“吴大人,”徐凛风不卑不亢地回道,“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敌国深谙此道,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就是为了让我们自乱阵脚。如今我们更应该冷静分析,切不可中了他们的圈套。”
然而,主和派官员早已被恐惧蒙蔽了双眼,根本听不进徐凛风的分析,依旧叫嚣着要顾长渊停止对朴使者的质问。皇帝也有些犹豫,局势似乎正在向不利于顾长渊的方向发展。
顾长渊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却见一直沉默不语的孙翻译向前一步,凑到他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顾大人,如今边境告急,您还是少说两句吧,以免激怒敌国,后果不堪设想啊……”他语气看似关切,实则充满了威胁和警告。顾长渊目光一凛,嘴角却勾起了一抹冷笑……
顾长渊目光如炬,直视着孙翻译的眼睛,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孙大人真是关心本官啊,”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只是本官不明白,孙大人为何如此担心激怒敌国?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