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书卷,好奇地涌向书院门口,想要一睹这位改革派官员的风采。
顾长渊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一些学子对他充满了敬佩,认为他敢于挑战旧制度,是一位难得的改革先锋。但也有一些学子,受了宋学究和柳才子的影响,对顾长渊充满了敌意,认为他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
顾长渊面带微笑,从容地穿过人群,来到书院的讲堂。他环视四周,目光落在那些充满求知欲的年轻面孔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些年轻人才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他改革的最大希望。
他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各位学子,今日在下冒昧前来,是想与大家探讨一下科举改革之事……”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尖锐的声音打断。
“顾大人,您所谓的改革,究竟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您自己?”说话的正是柳才子,他站在人群中,一脸挑衅地看着顾长渊。
柳才子的话,引起了周围学子们的共鸣。他们纷纷开始质疑顾长渊改革的动机,一时间,讲堂内充满了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顾长渊并没有被这些质疑声吓倒,他依旧保持着镇定,他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他必须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说服这些年轻的学子。
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说话,突然,一个身影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柳兄,你这话未免太过偏颇了吧?”说话的,是一个身材高大,面容俊朗的青年。他走到顾长渊身边,拱手施礼道,“在下李清远,久仰顾大人大名。”
李清远是文华书院的优秀学子,在学子中颇有威望。他的出现,让原本喧闹的讲堂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注视着李清远,想知道他会说些什么。
李清远转向顾长渊,语气恭敬地问道:“顾大人,学生有一事不明,可否请教?”
顾长渊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但说无妨。”
李清远顿了顿,目光炯炯地盯着顾长渊,缓缓开口道:“学生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