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静!”顾长渊一声怒喝,学馆内的声音渐渐平息下来。他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再次开口解释,却见宋学究缓缓说道:“顾大人,老夫有一问,不知大人能否解答?”
顾长渊微微颔首:“老先生请讲。”
宋学究捋了捋胡须,目光如炬地盯着顾长渊:“依大人之见,何为‘治世之才’?”
顾长渊正欲作答,却感到有人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他转头一看,是徐凛风。徐凛风面色凝重,附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徐凛风凑近顾长渊,压低声音说道:“大人,宋学究醉心经史,不谙世事。莫要与他纠缠理论,不如以实例说服众人。”他递上一份卷宗,“这是近几年各地官员的政绩考核,其中不乏科举出身的官员,治下却民生凋敝,百业萧条。大人可由此入手。”
顾长渊心领神会,接过卷宗,环视众人,朗声道:“宋老先生所言治国安邦之根本,晚生不敢苟同。空谈经史,不问民生,如何能安邦定国?”他翻开卷宗,“诸位请看,这位张大人,科举出身,满腹经纶,却在其治下三年,赋税未增反减,百姓流离失所。再看这位李大人…”
顾长渊将卷宗中几个典型案例娓娓道来,这些案例皆是地方官员因循守旧、缺乏实干能力,导致地方发展滞后,百姓生活困苦的实例。他并非空谈理论,而是以具体的事实,摆在众人面前。
一些原本支持宋学究的学子开始动摇,他们低声议论起来。有人说道:“原来如此,看来旧制科举也并非完美无缺。”也有人质疑道:“这些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全部。”
宋学究见势不妙,轻咳一声,打断众人的议论:“顾大人,你所说的这些,不过是些地方上的小事,岂能动摇我朝数百年来的科举制度?”
顾长渊正要反驳,柳才子又跳了出来,高声说道:“顾大人,你这是以偏概全!我朝科举选拔出的官员,大多都是治世能臣!你如此诋毁科举,居心何在?”
柳才子的话,再次激起了部分学子的不满。他们纷纷指责顾长渊,学馆内再次喧哗起来。
顾长渊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他知道,今日想要说服所有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看了一眼徐凛风,徐凛风微微点头,示意他暂且退一步。
“今日辩论,到此为止。”顾长渊高声说道,“诸位若有疑问,可自行查阅各地官员政绩。改革之事,并非一蹴而就,还望诸位三思。”
说罢,顾长渊便带着徐凛风离开了学馆。
柳才子看着顾长渊离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转身对宋学究说道:“宋老先生,这顾长渊诡计多端,我们不能让他得逞!”
宋学究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明日,老夫便在学馆再次组织集会,务必让所有学子都明白,改革科举的危害!”
夜幕降临,顾长渊的书房内,灯火通明。他与徐凛风相对而坐,两人都沉默不语。
“大人,今日之事,恐怕是有人在背后操纵。”徐凛风打破了沉默。
顾长渊点点头,他心中也隐隐有了猜测。今日学馆中的气氛,以及柳才子的表现,都太过反常。
“明日学馆的集会,我们必须有所准备。”顾长渊沉声说道。
徐凛风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缓缓说道:“大人,我总觉得,这背后,似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控着这一切……”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了书桌上的一封信函上,信封上赫然印着一个醒目的“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