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硬的土地就难以深入,导致农民们耕地时费力耗时,土地也难以得到充分的翻耕,影响了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于是,凌逸尘找到村里的铁匠王铁匠,和他一起研究改进方案。凌逸尘拿着自己根据系统知识绘制的图纸,对王铁匠说:“王师傅,您看这个犁铧,我们把它的宽度增加两寸,这样每次耕地就能翻起更多的土,让土地更加疏松。还有这个刃口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角度,再用精铁打造,使其更加锋利,这样就能轻松地切入土地,即便遇到稍微硬一点的土块也不在话下。您觉得怎么样?” 王铁匠接过图纸,仔细端详了许久,眼中露出一丝疑惑:“公子,这能行吗?咱可从没做过这样的犁铧。” 凌逸尘耐心地解释道:“王师傅,我知道这对您来说是个挑战,但我相信以您的手艺一定能做出来。您想想,如果这犁具好用,以后大家耕地都轻松了,粮食产量也能提高,这可是造福乡亲们的好事啊。” 王铁匠听了凌逸尘的话,心中一动,点了点头说:“好,公子,我就试试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铁匠按照凌逸尘的要求,精心打造新犁铧。凌逸尘也时常到铁匠铺查看进度,和王铁匠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微调。打造过程中,王铁匠先将精铁放入熊熊燃烧的火炉中,待其烧得通红后,用大锤反复敲打,逐渐塑造出犁铧的雏形。凌逸尘在一旁仔细观察,不时提醒王铁匠注意刃口的角度和厚度。每一次敲打,都伴随着火星四溅,王铁匠的脸上满是汗水和专注的神情。经过多次的淬火和打磨,新犁铧终于制作完成。
凌逸尘亲自到田间试用,只见新犁具轻松地翻开了土地,效果十分显着。周围的农民看到后,纷纷围过来,对这个新家伙赞叹不已。一位年轻的农民小刘兴奋地说:“这玩意儿真厉害啊!以前我耕这块地得花一整天,还累得腰酸背痛,现在估计半天就能搞定了。” 其他农民也纷纷点头,表示如果都用这样的犁具,种地就轻松多了。
对于灌溉工具,凌逸尘也进行了改进。他观察了村里现有的水车,发现其提水效率不高。水车的齿轮较为粗糙,转动时摩擦力大,不仅费力,而且容易损坏;叶片的形状和角度也不合理,兜水效果差,每次提上来的水量有限,难以满足大面积农田的灌溉需求。
于是,凌逸尘找来村里的木匠李师傅,一起探讨改进方法。凌逸尘说:“李师傅,我们把这个齿轮的齿数增加一些,并且打磨光滑,这样转动的时候就能更省力,而且也更耐用。还有叶片这边,我们把它的形状改成这种弯曲的,角度也调整一下,让它能更好地兜住水,这样提水的高度和水量都会增加,干旱的时候农田就能得到更充足的水了。” 李师傅按照凌逸尘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水车果然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为了解决病虫害问题,凌逸尘采用了一些天然的防治方法。他指导农民收集和使用一些具有驱虫作用的植物,如艾草、薄荷等,将其晒干后焚烧,利用产生的烟雾驱赶蝗虫等害虫。他对村民们说:“乡亲们,这些艾草和薄荷燃烧后的烟能把害虫赶跑,我们在庄稼周围多烧一些,就能减少害虫对庄稼的侵害。” 同时,他还鼓励农民在田间地头种植一些能够吸引害虫天敌的植物,如油菜花等,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维持田间的生态平衡。
凌逸尘挑选了几块条件较为适宜的试验田,带领着几个年轻且思想较为开放的农民,开始了精心的播种和种植工作。从耕地的深度、播种的间距到施肥的种类和数量,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按照系统提供的科学方法进行操作,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
在种植过程中,凌逸尘日夜坚守在试验田旁,仔细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详细记录每一个生长阶段的细微变化。一旦发现问题,他便立即查阅系统资料,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当发现麦苗出现发黄的迹象时,他通过系统分析判断出是土壤肥力不足,于是及时补充了合适的肥料,使麦苗迅速恢复了生机。
同时,凌逸尘利用自己在临安城积累的人脉资源,邀请了一些知名的学者和士绅来到农村参观。这些人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对于新种植方法的推广至关重要。在学者和士绅们到来之前,凌逸尘精心准备了详细的讲解资料,向他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种植方法和农具改良的特点、优势以及种植前景。他还带领他们实地参观了试验田,展示了农作物良好的生长态势和茁壮的植株。学者们对这些新奇的农业改进措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