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县城依然如以前一样,并没多大的变化。
沐阳府乱起来后,临江县城并未遭受到攻击,所以临江县城的变化不大。
临江县城受到影响最大的是,走商的商人。这其中,有那些有意、无意帮贼人运送物资的商人。
官府清断贼人的供给线之时,清理了一批商人。这让临江县城的商业格局发生了变化,有许多商铺被清理掉,便多出来了不少商路。
林保瑞来到临江县城的时候,便是在官府清理掉一部分商人之后。
也正是林保瑞来到的时间巧妙,便让张氏粮铺在初始阶段,站稳了脚跟,这是临江县城大多数商家对张氏粮铺的印象。
其实他们不知道,刘仁杰早就知道,官府为了断掉贼人的供给线,必然会清理掉与贼人供给线相关的商。如此便会使临江县城的商圈,出现一片真空。
这就是为什么,刘仁杰会让林保瑞带人前来临江县城发展的原因。
林保瑞这两年多,见证并参与了几个粮铺的运转,有了些商业上的认知。再加上,来临江县城起粮铺的时机选得好,自然而然的,能在临江县城的商圈站稳脚跟。
但也只是站稳脚跟而已,并没有如同其他地方的张氏粮铺一样,做得风生水起。
沐阳城的张氏粮铺,如今在沐阳城商圈的地位,随着刘仁杰带队伍协助中路官兵阻拦贼人队伍西进的影响,可谓如日中天。
本来,张氏粮铺在沐阳城的商圈内就有善名,经过此次协助官兵作战之后,更是如雷贯耳,人人皆知。
更有其他的商队人员的参与作战后,给予的宣传。更是得到了同行的尊重,使得张氏粮铺在沐阳城,不知不觉间,上升到了商业圈内翘楚的位置。
镇雄县城的张氏粮铺,就显得中规中矩了,但也是因为坚持营生了下来,在镇雄县城的商圈内,也算是有名有姓的,为人所知了。
而常安县城的张氏粮铺,则成了常安县城商圈内的唯一。常安县城遭难之时,只有张氏粮铺坚持着,这本身就得到了常安县城百姓们的认可。
后来,贼人在常安县城大开劫事,是刘仁杰带人,把一部分的粮食抢了回来,并分给了常安县城的百姓们。如此的行为,使常安县城的百姓对张氏粮铺的认可。
以至于,沐阳府恢复安定之后,常定县城的百姓们,唯一认可了张氏粮铺。虽然常安县城的商圈尚未恢复过来,可是形势所见,未来常安县城的张氏粮铺,将是常安县城商圈内唯一的粮商,这是他们在乱局中,打下的江山。
临江县城的张氏粮铺,就没有那么好的位置了。
临江县城的商圈的发展,是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商圈内的位置、关系已经固化。要不是因为官府斩断贼人的供给线,清理掉一批商人,张氏粮铺根本没有任何的机会,出现在临江县城的商圈内。
就算是偶然间的出现,别的商家,也会让它昙花一现。
临江码头的建成和民用,使临江县城的商圈,出现了一波高利时期。也正是那段时间的高利润时期,使临江县城的商圈固化起来。
而临江县城的商圈,之所以能固化,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明争暗斗。
起初,临江码头因水路的便利,成了一处能产生高利的场所。它之所以能成高利的场所,是因为,它改变附近地域的运输模式。
粮食能产生盈利,是由两方面产生的。一种是稀缺粮物上,因稀缺性有了更多附加价值,但稀缺粮物也有它自身的缺陷。那便是它的市场不大,它的受众空间有限,这就限制了高利润的上限。
另一种便是在运输上,产生盈利点。因为路途的原因,粮食在运送上,消耗了许多的人力和物力,这些消耗,必定会加在粮价上。还有路途上的风险,必然也会加到粮价上。
而临江码头民用以后,水路的运输,使人力物力可以得到节省,风险也得到降低。但是由于普通大众与商人有着巨大的信息差,粮价却未有降低。
如此便产生了高利的空间,也就是那时,各处有门路的商人,齐聚临江县城,分走了这水路畅通后产生的利润。
经过一段时间的优胜劣汰,使临江县城的商圈,固化下来。
这种固化,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临江县城的商圈内,大多的商人,在外都有各自的收粮点。他们把附近的地域的粮食集中收起来,通过水路运送到临江县城,使临江县城成了一个集散中心,再从临江县城发往各处,从中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