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9年,(玛雅新太阳历869年)
身着白色长衫的东方男子站在火山口上仰望天空、远眺海洋。
玛雅东方神明之所以选择这个位于南太平洋东部的火山岛上建立他的法阵,是因为这个岛是地球的“肚脐眼”。换言之,就是整个地球表面的中心位置。同时,这个三角形火山岛孤悬海外,它是离所有大陆直线距离都是最远的岛屿。
选择这个地理位置有两个原因。一是有利于东方神明将意志传播覆盖整个地球。并通过足够的海平面,利用海水共鸣使得他的意志传播发挥最大效能。第二个原因是,在此建立的法阵,可以将自己的意志能量激发强化到足可替代地球整个生命意识能的地步。
他知道来自银河深处的外星敌人,没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只对意识能有敏锐的感知力。要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唯一的方法是:激发自身的意志能,转换并膨胀到超过地球所有生命的意识能总和的数倍。
因此,至高神把这个面积仅为一百六十二平方公里的岛屿命名为:“世界之脐”——拉帕努伊,这将是他明日离开地球的起飞之地。
至高神收回远眺的眼神,俯视着火山脚下劳作的人们。
人们把火山下的火山岩和花岗岩雕刻成石像,并运回至高神指定的地点安放。
石像是法阵的重要枢纽终端部件。一方面可以把整个岛改造成意志扩散器,象一台巨型喇叭一样,将至高神的意志传播至整个地球。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意识能量汇集器。将地球上的人类所散发的意识能汇聚到一个点上,并与至高神自己的意志能共鸣,形成一个星球意识能量场。
按照至高神的旨意,人们均按照自己民族的模样对巨石进行雕刻。当然,来到这里的人们并非技艺高超的雕刻匠。石像雕刻不需要写实。能够表达自己民族面部轮廓特征就好。
人们在巨石上雕刻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有的神情高傲凝重,有的和蔼微笑,有的双耳垂肩,有的下巴凸出。有的石像的胸前雕刻出双手。有的石像头顶上戴上了石冠或者石帽。
石像的高度从几米到三十米不等,重量有几吨到几百吨不等。虽然石像大小不一,形态不同,但排列和朝向必须按照至高神的图纸进行安放。
这样的巨大石像,人们称之为“摩艾石像”。也就是祖先灵魂雕像的意思。
至于巨大石像的运输和安装,无需人力搬运。由至高神带来的祭司团队使用“反重力石”完成。
“反重力石”来自美洲丛林的地底矿石。在至高神的炼化下,成为强烈抵抗地球引力的特殊石头。一块巴掌大的“反重力石”可以抬起数吨重的石头。据说在中美洲修建玛雅金字塔时,“反重力石”已经广泛应用。
“反重力石”通常是由至高神带来的祭司团队进行操作的。祭司们使用一套语音系统来控制“反重力石”的起落和移动。祭司从口中发出一段吟唱,与“反重力石”形成磁力共振之后才能达到操控的目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祭司都能操作“反重力石”。通常一个祭司需要长达数月的练习才能操控一块“反重力石”。因此哪怕是在玛雅,“反重力石”的操控祭司受人尊敬,其地位几乎等同于“梦境祭司”和“星空祭司”。
石像的原材料来自这座岛屿的三个火山口,分踞三角形的三个角上。人们将这个三个火山分别命名为:拉诺拉拉库、拉诺卡奥和拉诺阿鲁。分别代表着不同大陆的祖先。
劳作的人们都是自愿来到“世界之脐”——拉帕努伊岛的。他们来自不同大陆:欧洲大陆、亚洲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以及波利尼西亚群岛。他们见过至高神展现的神迹,并成为至高神信徒的小部分人类。
当然,带领人们来到这里的运输工具不是远海大船。因为此时的人类除了在河流上捕鱼用的小木舟,还没有远洋大船的概念。因此,帮助各大陆小部分皈依至高神的使徒远渡重洋的是——“鸟人”。
至高神的坐骑羽蛇神是没办法用于载人的。除了至高神与女神,没有谁敢骑在羽蛇的头上。而至高神的“上下班代步车”一次最多能拉上七、八来个人,效率太低了。
在至高神忙于建造玛雅庇护所新玛雅城邦镜像空间的同时,月神伊希切尔驯化了一批安第斯神鹫。
安第斯神鹫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也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安第斯神鹫被尊为安第斯山脉上空的守护神,被称为“安第斯文明之魂”。栖息环境广阔。分布于阿根廷、智利和哥伦比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