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说国际空间站,
虽然米帝老是在上头搞东搞西,还丢了俩个倒霉蛋上去、仿佛野人一样在上面困了几个月,但这玩意儿其实是前苏联的产物。
而且直到目前为止,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的长期供应商还是大毛——米帝就是个租客而已,还是扣扣索索的租客,却老是一副把这空间站当成自己的成果、自己的领土一般的态度...不得不说也算无耻之尤。
大毛虽然很衰弱,但至少从毛熊身上继承了大部分航空航天技术,航天工业的底子还是有的,能够稳定、长期地维持对于轨道上太空结构的补给。
然而,一个有长期居住需求的空间站,还需要依赖地面补给,本身就是有点不安全的——‘悬天二老’这两个倒霉蛋其实还算幸运,顶多是复刻了当年毛熊最后一个宇航员的经历,被困在上面下不来而已。
如果不止运输人员、连运输补给的能力都中断了呢?
一天两天还好说,时间长了可就乐子大了。
故此,类似于林奇在星联造访过的‘千年科技帕拉蒂斯-3分部空间站’、又或者‘帕拉蒂斯3号星第一星港’,这些真正成熟的大型太空结构的设计方案里,都有非常强大的自循环维生能力。
以帕拉蒂斯-3第一星港为例,它的设计指标之中,要求这座最窄处直径都超过七十公里的庞然大物,能容纳至少一百万的常住人口,并且其中要有在‘完全断绝补给’的情况下,能‘为一百万人提供至少半个标准年口粮’的自循环生产能力。
若是人口不在满负荷状态,而是在50%的‘低维持成本’的安全线下,那么这个自循环生产能力的指标就变成了永久。
所谓的自循环生产...其实很符合许多现代蓝星人想象中的‘纯天然、纯绿色生活’的概念。
这种由‘废弃物发酵缶’、‘有机质回收装置’、‘分子筛网’、‘可循环水处理厂’等诸多设施构成的完整产业链,旨在通过充分利用空间站内所有生物的‘生活废料’、以及空间站内所有设施的生产废料,
并依靠部署在星港最外环的、永远朝着恒星一侧的大面积‘高效恒星滤光罩’,产生永不枯竭且永不中断的天量清洁能源,来处理这些‘生活废料’,让它们为星港内的大量‘合成蛋白藻\/塑化糖藻’培养缶供应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
糖,或者说碳水化合物,是最基础的营养物质,
稳定供应的糖,再配合同样大批量生产的基础蛋白质,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营养膏。
这种臭名昭着的东西,口感极差,但却有极其恐怖的产量——只要肯吃,那就绝对不会让空间站里的居民饿死。
...当然,上述这套营养膏维生方案,是应对最极端情况的。
大多数时候,一号星港的自循环营养物质产能,是用来供应‘速生作物培养厂’的。
经过针对性基因改良、且以特制营养液浇灌的水培速生作物,产量大、生长快,口感上...没有植入‘分子食道’的人也吃不出来什么区别。
平常情况下,所有位于外太空的太空结构里,无论是星舰还是空间站,大多都是以这种方式供应居民口粮。
——星联人已经过了追捧‘分子料理’和‘合成食物’的年代。
曾经有一段时间,百姓们很推崇‘每天喝一口营养液,就无需一日三餐’、仿佛仙侠小说里‘辟谷’一般的能力。
但随着历史发展,大众品位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人类的本能还是倾向于吃‘实实在在种出来’的粮食,而且哪怕在这个年代,天然野生的食材照样还是比合成或速生的值钱。
杨小莉的空间站里就是玩的这种套路:
这个小富婆在砸大钱修了个超大号私人星港之后,很令人发指地专门准备了一个巨型生物圈舱段,专门放养各种她喜欢的‘食材’。
林奇以前隔三差五去她那边串门的时候,就受到过这样的招待...不得不说这土豪的嘴脸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总之,由于之前得到过莉莉安·杨的科普,又专门找过一些资料,
林奇对‘如何建造星际时代的空间站’、‘一个功能齐全的空间站有什么必须设施’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熟悉的。
说句不好听的,在时空门这一头的现实世界里,
比起全世界那些浸淫此道已久、为了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老学究们,
他这个才刚刚半只脚迈进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