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战火重燃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大炎王朝的朝堂之上,也砸在了姜逸尘的心间。朝堂瞬间乱作一团,大臣们或惊慌失措,或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平日里的沉稳与矜持荡然无存。
女皇帝高坐龙椅,凤眉紧蹙,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她目光扫过群臣,冷硬开口:“众爱卿,如今边疆告急,国难当头,可有良策应对?”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竟无人敢率先发声。
姜逸尘站在翰林队列中,望着这混乱的场景,心中亦是焦虑万分。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胜负将直接决定大炎王朝的命运,更关乎着无数百姓的生死。思索片刻,他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当下当务之急,一是迅速调配粮草物资,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二是增派援军,加强边疆防御力量;再者,可派细作深入敌后,探听敌军虚实,以便制定精准战术。”
女皇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姜爱卿所言,甚合朕意。即刻传旨,按此部署行事。” 随后,一道道旨意如离弦之箭,飞速传向各方。
叶婉清出征那日,姜逸尘早早来到城郊为她送行。晨曦微露,洒在叶婉清身披的铠甲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芒。她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英姿飒爽,可姜逸尘却在她眼中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叶姑娘,此去多加小心。” 姜逸尘走上前去,轻声说道,眼中满是关切,“我在后方定会全力协助,你无需担忧。”
叶婉清低头看向他,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姜逸尘,有你这句话,我便安心了。你在京城,也要照顾好自己,莫要卷入过多是非。” 说罢,她一扬马鞭,率领大军绝尘而去,只留下一地尘土与姜逸尘凝望的目光。
随着战争的推进,京城的气氛愈发凝重。姜逸尘每日忙碌于朝堂与翰林院之间,一方面协助筹备物资,调度各方资源;另一方面,继续深挖朝堂内奸的线索,他深知,若不铲除内患,即便前线将士拼死奋战,大炎王朝也难获全胜。
一日,姜逸尘在整理旧档时,偶然发现一份被尘封多年的密函,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似被人刻意涂抹过,但隐隐透露出一些与朝中某位重臣相关的信息,以及一个神秘组织的只言片语。他心中一惊,直觉告诉他,这或许是揭开所有谜团的关键。
正当他欲深入研究这份密函时,却听闻后宫传来一阵喧闹。原来是那位粉裙女子,因触怒了后宫中一位位高权重的贵妃,被贵妃以莫须有的罪名罚跪在烈日之下,受尽屈辱。
姜逸尘心急如焚,匆忙赶往后宫。见到粉裙女子时,她脸色苍白,双唇干裂,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仍倔强地挺直脊背。姜逸尘心中一阵酸涩,赶忙上前搀扶:“娘娘,您怎会受此委屈?”
女子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被落寞取代:“姜学士,在这后宫之中,我无权无势,不过是他人砧板上的鱼肉罢了。”
姜逸尘安慰了她几句,随后径直前往御书房求见女皇帝。他将事情始末如实禀报,言辞恳切:“陛下,后宫争斗本无可厚非,但如今正值国难当头,若因后宫琐事扰乱军心民心,恐得不偿失。还望陛下出面,平息此事。”
女皇帝听完,脸色阴沉,当即下令严惩那位贵妃,同时安抚粉裙女子,赐下诸多赏赐。此事过后,粉裙女子对姜逸尘的感激更深,而姜逸尘在后宫众人眼中,也成了一个特殊的存在,既受皇帝赏识,又心怀悲悯,引得不少宫女太监暗中侧目。
与此同时,边疆战事陷入胶着。叶婉清传来的军报显示,敌军攻势猛烈,且战术多变,大炎军队虽拼死抵抗,仍伤亡惨重。姜逸尘忧心如焚,日夜思索破敌之策。
一日深夜,姜逸尘在房中踱步,偶然抬头看向夜空,繁星闪烁,仿若一幅神秘画卷。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曾在古籍中看到的一种奇门阵法,或许可用于应对当下困境。他顾不上休息,立刻挑灯夜战,将阵法详细绘制出来,并附上详细说明,派人快马加鞭送往边疆。
数日后,边疆传来喜讯,叶婉清依姜逸尘所授阵法,成功击退敌军一轮猛烈攻势,士气大振。女皇帝听闻,龙颜大悦,在朝堂之上当众夸赞姜逸尘:“姜爱卿才学过人,智谋超群,此番为边疆战事立下大功,朕必有重赏。”
姜逸尘跪地谢恩,心中却并无多少喜悦。他深知,这场战争远未结束,内忧外患依旧如影随形。而在这忙碌的日子里,他与女皇帝、叶婉清以及后宫诸女子的感情也愈发复杂深沉。
女皇帝因姜逸尘的屡次建功,对他越发倚重,时常召他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