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木耒的封地便忙碌起来,颊戎和白驷再次开启了练兵模式。由于正值腊月,没什么农事可做,木耒尽可能多地征召封地内的可战之兵。
此次共征召了约 2500 人,其中 1500 人作为作战士兵进行训练,其余的则按照木耒的要求分为几类。
一类是由工匠组成的工兵,负责伐木、修筑工事、做饭等事情;另一类是由牧民组成的,负责随军牲畜的饲养;还有一类是辎重兵,主要负责运输各类物资以及后勤相关事宜。
除了训练,工兵还得在两个隘口旁挖掘工事,并为寒氏建造定居点。
此次征召并未对很多工坊造成影响,尤其是铁坊,木耒命令络缮加紧打造武器刀箭以及铠甲。
木耒现今有充足的棉花,打算仿制一批类似明清时期的棉甲,这棉甲并非过渡用的,而是准备长期使用。况且此时正值冬季,棉甲的保温效果也非常,也更适合骑兵使用。
棉甲不仅防御力良好,重量也不算重,据说还能抵御一定的火器,当然目前唯一的火器在木耒手中。
除了棉甲,还有鳞甲,木耒所想的鳞甲就是铁铠甲,由上百片铁片制成,这是为重步兵准备的。
木耒也曾在电脑上看到过纸甲,只是没想到纸也能制成甲胄。他搜索到的图片显示,纸甲类似于由一个个竹片、木片般的小纸板穿制而成,据说重量很轻,穿着非常轻便,只是不知防御效果如何。
以后纸坊可能会闲下来,因为卫国被狄兵占了,封地所生产的纸,大部分也没了销路。
不如先让纸坊制作一批纸甲试试,如果效果良好,可以供特定兵种使用,比如弓弩兵;如果效果一般,就分配给工兵、辎重兵等后勤人员;要是效果不怎么样,那就算了,至少也不浪费。
这几种铠甲虽都是手工制品,但不完全依赖各类兽皮,相比皮甲,制作速度更快,也不受材料限制,都是封地目前能够自行生产的。
此外,木耒还想给部分马匹配备铠甲,这样重骑兵就成型了。
重骑兵堪称除战车之外的陆战坦克,当然,这些马铠只能装备那些身材高大、强壮有力的马匹。
在火器尚未普及之前,重骑兵几乎无敌,基本无惧普通箭矢。只是现在骑兵数量太少,若能拥有千持长枪的重骑兵,和千持弓箭的轻骑兵,那他在这个春秋时代便能横着走了。
但实际情况是,木耒连这两个兵种各 300 人的规模都凑不出来,若是达到那种规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三两天过去了,寒氏又传来消息,赤狄的甲氏部落已东出太行山,不久将抵达寒氏邑。寒氏打算将所有非战斗人员,全部迁移到木耒的封地,这些人总计约 5000 人。
这对木耒的封地也是巨大的考验,5000 多人在沐雷那边也是个较大的村子,在春秋时期,这算得上是一座像模像样的小城池的人口。
虽说木耒已派出工兵前往隘口为寒氏挖掘地窨子过冬,但这才两三天得时间,工程也才刚开工,而且现在正值腊月,虽说天气不算太冷,但土地也冻了一两寸厚啊。
尽管工兵配备了新的铁锹、铁镐等工具,挖掘速度较快,但要建成能满足四五千人居住的地窨子,至少需要 5 到 10 天。
实际上时间还是够用的,正常情况下,寒氏的人员迁移过来,五六天都完不成。
但如今情况特殊,在赤狄的步步紧逼下,寒氏几乎 24 小时不间断地迁移,夜间也不停,最终用了三四天时间,将绝大多数老弱妇孺迁移到了木耒的封地。
单纯的人口迁移速度还快些,主要是海量的物资拖慢了速度。
几万担粮食、数十车铜钱,以及数不清的各类皮货、上等陶器、漆器、青铜器、布匹、牲畜。
还有数十车原本来自木耒封地的纸张、毛衣、铁锭等也都被拉了回来。
蹇叔看到这些直摇头,敢情从封地买走的东西又都拉了回来,他们这完全是囤货的模式,而不是买走后立即出手销售。
那些铁锭多达几万斤,至少是木耒封地三四个月给他们的交付量。
寒氏家主的直系亲属,搬到了弓邑的商栈居住,那里有比较好的房子。在西南隘口居住的都是些庶民、奴隶以及地位低下的士徒等人。
等寒氏的人员基本迁移完毕,赤狄的甲氏部落也从山中出来了,他们出山的地方是太行山的滏口陉,就在寒氏邑南边几十里处。
甲氏部落出兵共有六七千人,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