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民俗文化知识,对其越发感兴趣。
然而,民俗文化节的举办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保守的文人觉得这些民俗不过是些“下里巴人”的东西,登不得大雅之堂,认为朝廷应该把精力放在推广儒家经典、高雅文化上,没必要为这些“俗事”耗费人力物力。
朝堂上,也有大臣站出来反对道:“殿下,这民俗虽说是民间之事,可如今您这般大张旗鼓地宣扬,怕是会让百姓玩物丧志,忘了礼教正统啊。”
杨英豪听了,不慌不忙地回应道:“诸位大人,民俗文化并非什么玩物丧志之举,它源自百姓生活,承载着我大明的历史与情感,是咱每一个大明子民的根呀。弘扬民俗文化,能让百姓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礼教正统并不相悖,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况且,各地民俗中也蕴含着诸多为人处世、家国大义的道理,值得大家学习传承啊。”
朱瞻基听闻此事后,也支持杨英豪的做法,说道:“朕觉得钰王此举甚好,民俗文化是我大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当传承弘扬,众爱卿莫要再多加阻拦了。”
有了皇帝的支持,民俗文化节得以继续顺利举办下去,而且越办越红火,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仅京城的百姓踊跃参与,周边城市甚至更远地方的人,听闻这文化节的精彩,也纷纷赶来。
随着民俗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弘扬,大明各地的百姓对自己家乡的民俗越发珍视,对大明这个国家的认同感也更强了。不同地区的人们通过民俗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情谊,整个大明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纽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杨英豪看着这因民俗文化传承而愈发团结凝聚的大明,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又在改变朱祁钰命运、铸就大明辉煌的道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而他与林婉清的感情,也在这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民俗氛围中,愈发深厚,如同那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一般,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这大明盛世中一抹别样的温暖色彩,激励着他继续为大明的未来添砖加瓦,书写属于这个时代更为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