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更进一步,只要是对江山社稷、对百姓有利之事,便是再难,本王也要去试一试。”
众人听了,皆是被朱祁钰的这份决心所打动,纷纷表示愿追随小王爷,为大明的发展出一份力。
离开翰林院后,朱祁钰又去了京城的几处工坊查看。如今大明的手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走进一家织坊,看着那些织女们辛勤劳作,织机的声音不绝于耳。朱祁钰向坊主询问了生产情况、销路等问题,得知因为赋税和一些达官贵人的压价,工坊的利润微薄,织女们的工钱也不高。
朱祁钰皱起了眉头,心中思索着该如何改善这种状况。他想到或许可以通过官府出面,规范工坊的赋税标准,同时设立一个专门的商贸监管机构,防止那些权贵肆意压价,保障工坊和百姓的利益。
这一番巡查下来,朱祁钰收获颇丰,同时也越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回到王府后,他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心腹手下,将今日在朝堂、翰林院以及工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细细说了一遍。
他的谋士陈轩说道:“王爷,您今日之举甚是高明,在朝堂上展露锋芒,又在翰林院招揽人才,还关心民间工坊之事,只是接下来每一步都得小心谨慎啊,毕竟咱们要做的这些,定会引起不少人的不满。”
朱祁钰点点头,说道:“本王心里有数,咱们且先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慢慢积攒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当下,你们且去暗中调查一下朝中那些反对改革的势力都有哪些,他们的背后又站着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众人领命而去,朱祁钰则独自坐在书房中,看着桌上的书卷,脑海中浮现出未来大明繁荣昌盛的景象,他知道,这条路漫长且布满荆棘,但他已然没有了退路,为了自己,更为了这大明的天下和百姓,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夜色渐深,王府中灯火通明,朱祁钰还在书房中奋笔疾书,书写着他对于大明未来发展的种种规划,而这,也只是他改变命运、改变大明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无数的挑战在等着他,可他无所畏惧,因为他怀揣着希望与决心,要在这大明朝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