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进宫后,见皇帝脸色不太好看,心中已然猜到了几分缘由,却依旧坦然地行礼道:“父皇,儿臣听闻您宣儿臣进宫,不知是为何事?”
皇帝看着朱祁钰,沉声道:“钰儿,朕听闻你在劝那些富户、商贾捐粮之时,有诸多不妥之处,有人说你借机中饱私囊,可有此事啊?”
朱祁钰赶忙回道:“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一心只为前线将士能有充足粮草,才去劝说他们捐粮,所做一切皆是为了大明,为了击退瓦剌,怎会做出那等事来?定是有人恶意中伤儿臣啊,请父皇明察。”
说罢,朱祁钰将当时劝说众人的详细过程,以及所做的一应安排都细细说了出来,还拿出了记录粮食出入的册子等证据,呈给皇帝查看。
皇帝看过之后,心中疑虑渐消,叹了口气道:“钰儿,朕也是被那后宫之言搅得心烦,你莫要怪朕,朕知道你一心为国,往后做事,也要多小心些,莫要给人落下把柄才是。”
“多谢父皇信任,儿臣定当谨记父皇教诲。”朱祁钰恭敬地说道。
解决了这宫中的误会,朱祁钰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援前线的事宜中。日子一天天过去,前线不断传来战报,成山侯王通倒也不负所望,初到边境便打了几场胜仗,击退了瓦剌的数次进攻,让瓦剌暂时不敢再轻易进犯。
朱祁钰得知后,一方面让兵部嘉奖前线将士,鼓舞士气;另一方面继续督促后勤保障,想着趁此机会,让大明边境能有一段长久的安宁。
可就在众人都稍松一口气的时候,京城里却又暗流涌动,有一些被朱祁钰打压过的势力,联合了一些对他日益得势不满的官员,准备再次出手,想要从别的方面给朱祁钰制造麻烦,而朱祁钰此时还未察觉,依旧在为边境之事奔波操劳,殊不知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在京城中掀起……
这夜,朱祁钰在王府书房中看着前线送来的最新战报,心中谋划着后续的计划,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那略显疲惫却坚毅的面庞,他浑然不知,更大的挑战已然在暗处悄悄靠近了他,而他即将又要在这波谲云诡的大明局势中,使出浑身解数,去守护自己想要改变的一切,去为大明的安稳和繁荣继续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