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虏讨逆传》记载,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孙坚所率之军作战极为勇猛。他亲率部众,一路向着董卓的势力范围挺进,面对董卓军的重重防线,毫无惧色。孙坚常身先士卒,率先冲入敌阵,其麾下将士受其鼓舞,亦是个个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天动地。在阳人之战中,孙坚更是以少胜多,大破董卓军,斩杀其都督华雄(注:此处与《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情节有所不同,史书记载华雄为孙坚所斩),此役让孙坚声名大噪,令各方诸侯皆对其刮目相看。只可惜,天妒英才,孙坚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不幸遭遇不测,过早离世,未能在这乱世之中继续大展宏图,实在令人惋惜。”
??“然孙坚虽逝,其志未灭。其子孙策,年少有为,胸怀大志,自幼便随父征战,耳濡目染之下,对军事之事颇为精通,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决心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孙策率领着父亲留下的部众,踏上了江东这片广袤的土地,开启了征战之路。”
??“起初,江东之地亦是各方势力交错,局势错综复杂。据《三国志》相关记载,当时江东地区有诸多地方豪强势力,各自拥兵自重,相互之间或有争斗,或结为所得,或结为同盟,对新来的孙策部众构成了不小的威胁。但孙策凭借着自身的果敢与勇猛,以及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军事才能,率领部众一路征战。他每战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其麾下将士见主将如此英勇,亦是个个奋勇当先。在攻打刘繇的战役中,孙策先是巧妙地运用战术,分散刘繇军的兵力,然后亲率精锐部队直捣黄龙,一举攻破刘繇的防线,取得了关键战役的胜利,自此在江东地区逐渐站稳了脚跟,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基业。”
??“可叹命运弄人,正当孙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却因外出狩猎时遭人暗算,被刺客所伤,最终因伤势过重,英年早逝。孙策临终之际,深知自己已无力再继续统领江东大业,便将这千斤重担托付给了其弟孙权,并嘱咐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言罢,溘然长逝。”
? “孙权,虽年纪尚轻,但自幼聪慧,深得孙坚、孙策的喜爱与器重。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孙权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潜质,他常与兄长孙策一同探讨军政之事,对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孙策离世后,孙权深知兄长所托之重,亦明白江东之地虽已稍有根基,但四周仍强敌环伺,局势不容乐观。于是,孙权在继位之后,迅速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
??“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在这乱世之中长久立足,便广纳贤才,礼贤下士。在这期间,周瑜、鲁肃等一众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投靠,成为了孙权的得力助手。周瑜,乃是江东名将,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周瑜自幼精通兵法,胸怀韬略,且容貌俊美,有‘周郎’之美称。他与孙策自幼交好,情同手足,在孙策创业之时便已追随左右,对孙权亦是忠心耿耿。鲁肃,乃智谋过人之士,据《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记载,鲁肃年少时便有大志,且善于洞察时势。他初见孙权时,便为孙权分析天下大势,提出了‘榻上策’,为孙权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后更是全心全意为孙权出谋划策。”
??“在这些能臣的辅佐下,孙权开始大力巩固江东的统治。他对内,重视民生,发展经济。据史书记载,孙权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得江东之地的农田得以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人口逐渐增多,物资日益丰富。对外,加强军事防御,凭借着长江天险,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他命将领们加强沿江的军事布防,训练水军,打造战船,令北方的曹操等诸侯虽对江东虎视眈眈,却也难以轻易进犯。”
??“就这样,在孙权的精心治理以及众臣的齐心辅佐下,江东之地愈发稳固,势力也不断壮大。孙权审时度势,顺应时势,最终建立了东吴政权,与北方的曹操、西南的刘备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在这三方势力之中,东吴凭借着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孙权深知自身优势所在,一方面继续加强内部建设,培养人才,提升军队战斗力;另一方面,与刘备时而联合,共抗曹操,时而又在各方利益的权衡中巧妙周旋,以维护东吴的利益与地位。”
??“曹操在经历了诸多战事,见证了自己的崛起之路后,对这江东的孙氏一族亦是格外关注。他深知孙权虽年轻,却不可小觑,其麾下人才济济,又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实乃一大劲敌。”
??“每当曹操北望江东,心中便暗自思忖,这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