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松软的沙地还是紧实的黏土,皆能轻松应对,大幅提高耕种效率。” 说着,他又指向另一款灌溉器具模型,“再看这改良后的水车,通过巧妙的齿轮传动装置,可将水流之力充分转化为提水动力,不仅提水量大幅增加,且操作更为简便,只需一二人便可轻松操控,能让更多的农田得到及时灌溉,从而实现粮食产量的显着增长。”
与此同时,文化学者与蜀地的文臣们围坐在一起,热烈探讨文化教育的革新之道。文化学者陈老推了推厚厚的眼镜,缓缓说道:“吾等设想建立广泛覆盖的学堂体系,让更多平民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可在各州郡广设蒙学,招收适龄童子,教授识字、算数、礼仪等基础知识。待其学有所成,再选拔优秀者进入更高层级的学府,研习经史子集、兵法谋略、天文地理等不同门类的知识,培养出具备不同技能与知识的多元人才,如此方能为蜀地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活力。” 蜀地文臣们纷纷点头,就如何选拔师资、筹措办学经费等具体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关羽和张飞站在一旁,虽对那些复杂的图纸与新奇的理念一时难以完全理解,但看到大哥与军师对这些事物寄予厚望,他们也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神色凝重地握紧武器,决心以武力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希望,确保蜀地在这场文明变革的浪潮中平稳前行。
刘备待众人商讨完毕,神色凝重而又满怀期待地说道:“先生们所言,如拨云见日,令备茅塞顿开。想我蜀地,多年来苦战不休,为的便是兴复汉室,还百姓以太平。如今这全新之路径摆在眼前,实乃天助我也。” 言罢,他转身面向诸葛亮,目光中满是信任与期许,“军师,此事关乎蜀地之未来,还需你多多费心谋划。”
诸葛亮羽扇轻摇,微微点头:“主公放心,亮自当全力以赴。这文化教育普及之策,乃是根基所在。亮以为,可先在成都及各郡县挑选贤能之士,令其赴各地筹备学堂之事。同时,编撰适宜孩童启蒙之书籍,不仅要教授经史子集,亦要融入算数、天文等实用之学。” 刘备听后,抚掌称善。
关羽上前一步,抱拳道:“大哥,三弟与我愿率将士们协助各地,确保学堂建设顺利,且可在军中宣扬此等理念,让将士们亦明了教育之重。” 张飞也跟着点头:“俺老张听大哥和军师的,定要让咱蜀地的娃娃们都有出息。”
林雨薇又令科技天才李皓向蜀地众人展示一些新型的农业器具,如简易的灌溉水车改良模型,以及能提高耕种效率的铁犁铧设计。李皓再次详细讲解道:“此灌溉水车,可借水流之力,自动将水引至田间,无需众多人力日夜看守。而这铁犁铧,更为锋利耐用,能深入土壤,开垦荒地更为轻松,如此一来,粮食产量必能大增。”
刘备等人皆围拢过来,仔细端详这些新奇之物,眼中满是好奇与惊喜。诸葛亮沉思片刻后说道:“此等器具若能在蜀地推广,实乃百姓之福。只是,吾等需先寻能工巧匠,依样打造,再逐步教授百姓使用之法。”
林雨薇微笑道:“无妨,李皓可留下协助贵方,直至这些器具能顺利应用。此外,我们还带来了一些基础的医药知识与简易的制药之法,可缓解将士与百姓病痛。” 说罢,从行囊中取出一些图文并茂的医书手稿。
刘备赶忙接过,感激道:“林姑娘大恩,蜀地上下感激不尽。有此助力,吾等定能在这新征程中快步前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蜀地上下齐心协力,按照既定计划推进各项事务。诸葛亮亲自督办学堂建设,选拔师资,制定教学规章。关羽、张飞则奔波于各地,一边监督农业器具的打造与推广,一边向百姓与将士宣扬合作发展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而林雨薇带来的现代人杰们也各展其能,与蜀地的能人们相互交流学习。历史学者陈老深入民间,收集整理蜀地的民俗文化,同时将现代的文化传承理念分享给众人,期望能在传承蜀地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内涵与表现形式。科技天才李皓则在工坊中与工匠们日夜钻研,不仅改进现有的农业器具,还尝试根据蜀地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状况,研发一些新的实用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地境内渐渐呈现出一片新气象。学堂中传来阵阵读书声,田间地头的百姓们使用着新的农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期待。军营里,士兵们在训练之余,也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整个蜀地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向着那初始大陆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