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建成、秦公世民为左右领军都督,都水监宇文歆为行军司马。” 这一记载详细地记录了李渊起兵的时间以及重要的军事部署。
李渊起兵后,迅速得到了当地百姓以及一些隋朝官员的支持。他所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因此深受百姓的拥护。在进军的过程中,李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他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避开了隋军的主力,选择了一条相对容易的路线,朝着关中地区进军。
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李渊深知其重要性,他认为只要能够占领关中,就等于掌握了天下的主动权。在向关中进军的途中,李渊的军队不断发展壮大。许多起义军和隋朝的地方武装纷纷加入到他的队伍中来,使得李渊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李渊的军队顺利抵达了关中地区。此时的关中地区,由于隋朝的统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人心惶惶。李渊的到来,给百姓们带来了一丝希望。他的军队进入关中后,始终保持着严明的纪律,对百姓秋毫无犯。同时,李渊还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百姓的措施,比如开仓放粮、减轻赋税等,这一系列举动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支持。
在百姓的支持下,李渊的军队迅速占领了长安周围的一些重要城镇和据点。长安城内的隋朝守军,士气低落,无心抵抗。公元 617 年十一月,李渊的军队顺利地占领了长安。
进入长安后,李渊并没有急于称帝。他依照之前提出的口号,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则自任大丞相,从而掌握了实际的权力。这一举措既顺应了当时的形势,又为他日后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渊在长安站稳脚跟后,便开始积极地整顿内政,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他任命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如李世民、李建成、裴寂等,协助自己治理国家。在他的有效治理下,关中地区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百姓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
而此时的隋炀帝,依旧沉浸在享乐之中,对国家面临的危机视而不见。他在江都(今江苏扬州)修建了豪华的宫殿,整日与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征调民夫,为自己修建宫殿和运河,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接下来,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 618 年春发生的江都兵变,这一事件成为了隋朝覆灭的直接导火索。
618 年春:江都兵变,隋朝覆灭
大业末年,天下大乱的局势愈发不可收拾,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而隋炀帝却依旧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日益严峻的局势置若罔闻。他长期滞留江都,不理朝政,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整日与妃嫔、近臣们宴饮作乐,挥霍无度。
此时,跟随隋炀帝来到江都的骁果军,大多是关中人。他们长期离家在外,思念家乡,眼见隋朝大势已去,隋炀帝又没有返回关中的打算,心中的不满和怨愤日益加深。《资治通鉴?隋纪八》记载:“江都粮尽,从驾骁果多关中人,久客思乡里,见帝无西意,多谋叛归。” 这些骁果军成为了江都兵变的重要力量。
宇文化及,本是隋朝的贵族子弟,他的家族在隋朝有着深厚的背景。然而,在这动荡的局势下,宇文化及内心的野心逐渐膨胀。他看到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便想趁机谋取私利,成就一番霸业。于是,宇文化及与司马德戡、裴虔通等将领暗中勾结,利用骁果军思乡心切、对隋炀帝不满的情绪,策划了一场兵变。
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夜晚,江都城内却暗流涌动。司马德戡等人先是散布谣言,称隋炀帝听闻骁果军想要叛逃,准备用毒酒将他们全部毒死。这一谣言瞬间在骁果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士兵们人心惶惶,对隋炀帝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在司马德戡的煽动下,骁果军们纷纷响应,决定发动兵变。
他们迅速集结起来,手持兵器,呐喊着冲向隋炀帝的宫殿。宫殿的守卫们,有的早已对隋炀帝失去了信心,有的则在叛军的胁迫下,纷纷倒戈。一时间,江都宫殿陷入一片混乱。
隋炀帝在睡梦中被惊醒,他听到外面的喊杀声,意识到大事不妙。他匆忙起身,想要逃离这混乱的局面,却发现自己已经无处可逃。在叛军的步步紧逼下,隋炀帝被带到了宇文化及等人面前。
此时的隋炀帝,往日的威严早已荡然无存。他看着眼前这些曾经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臣子和士兵,眼中满是震惊和绝望。宇文化及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看着隋炀帝,心中却充满了得意。他指责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