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的时候。
和珅摇了摇头,他平静的看着对方:
“你当然震惊,你只是一介书生,只会坐在书斋里手捧圣贤书,骂骂当朝者而已。”
纪晓岚不服,拍着桌子愤怒的吼道:
“当朝着不公,自当抨击。”
但下一刻,和珅平静的一句话,直接堵住了纪晓岚的嘴:
“然后呢?你骂了,灾区的问题解决了吗?”
纪晓岚眉头一皱,下意识反驳道:
“我看过账册,朝廷发放的钱粮。
虽然不够,但也足以度过一段时间,而且秋收的粮食马上就要送往粮仓,到时候便可以解决灾区的问题。”
纪晓岚的想法是好的。
他查阅县志,对照朝廷发放的粮食,考虑到这次灾情的受损情况,以及后续的家园重建。
最终制定了一个较为完美的方案。
而且纪晓岚相信,只要按照自己的这个方案进行。
灾区的问题,很容易便能解决。
但和珅却摇摇头,问了纪晓岚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纪先生,你说得轻松,你知道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吗?征大小金川,平准噶尔部,哪一项不要银子?”
对于和珅的辩解,纪晓岚摇摇头,他看着和珅的眼睛
“和大人,我看过账册。”
和珅眉头一挑,做了一个但说无妨的表情:
“所以?”
深吸了一口气,纪晓岚的表情十分认真:
“你说过,一斤口粮可以换三斤麸糠。
原本可以救活一个人,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但这一斤口粮进了薛大老板的店,出来的却是一斤麸糠!”
纪晓岚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你可以说他不会做人,但绝不能说纪晓岚这个人蠢。
和珅说的国库问题,纪晓岚难道不知道?
他当然知道,所以才会说等秋收之后,从其他地方调集一些粮草。
除此之外,就算粮草不足也没关系。
纪晓岚是一个擅长举一反三的大才。
虽然他不喜欢和珅说的话,但有一点没错。
如果到了人吃人的程度,给牲口吃的麸糠,的确是好东西。
倘若将赈灾的口粮,全部变成麸糠?
足足多了三倍的物资,足以让这些灾民挺到来年庄家的第一批成熟!
纪晓岚愤恨的,不是这些官吏将口粮变成麸糠。
如果是为了救活更多的灾民,这一切情有可原。
甚至纪晓岚要上奏皇帝,赞赏这位官吏当机立断,灵活多变。
纪晓岚真正愤怒的,这些官吏灵活是灵活了,但心思却不在灾民身上,而是在养肥自己的这件事情上下足了功夫。
和珅的诡辩被纪晓岚拆穿。
但他的神色却没有丝毫的慌乱,依然神色如常的看着对方:
“纪先生想说什么?”
深吸了一口气,纪晓岚眼神决然。
他就好像坐在堂上的刑司,将燕城的这件事情拍板定案,给出整件事件的最终判决:
“若没有燕城大大小小的官吏侵吞赈灾粮款,这里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和珅点了点头,笑着将杯中最后一口酒饮下:
“没错,我承认。”
而看着和珅此刻,仍然是一方平静的模样,纪晓岚不由的皱起眉头:
“和大人,我很疑惑你为何如此坦然,难道你就没有一点羞愧吗?”
和珅拿起金酒壶,给纪晓岚倒了一杯酒。
他思索着,问了纪晓岚这样一个问题:
“纪先生,救民如救火,这句话我想你应该知道,但你知不知道还有一句话叫做救民先救官?”
纪晓岚眉头一皱,眼神带着几分疑惑:
“和大人,你这是何意?”
拿起面前的酒盅,和珅打量着眼前的纪晓岚。
他摇着头,相较于纪晓岚的慷慨激昂,步步紧逼,和珅的反应一直很平静。
两人是争吵,也是在论道。
纪晓岚是标准的理想主义者,在他的世界里,国家有法度,只要按照法度运行,就能让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但和珅不一样,他是标准的实践主义者。
律法是框架,这本是和珅应该遵守的东西,
但经过这些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