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天下,用“大乱”已不足以形容。
由于汉庭的胜利,无数黄巾余党肆虐乡野。
不少人选择了蛰伏,亦有不少人不甘失败,或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发动叛乱、攻略郡县,聚众为盗匪者同样不在少数。
辽东三郡还好点,唐山会安排人定时对山贼盗匪进行清剿,而大汉治下其他州郡,全都乱成了一锅粥。
张七九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他比唐山更希望三郡稳定,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三郡之中,玄菟郡由王赞坐镇,辽东郡有唐山亲自坐镇,乐浪郡有管亥坐镇。
三郡均有大军镇压,按道理应当颇为平稳才是。
其实不然。
玄菟郡相对最为稳定,世家大族大都罹难,异族多为公孙度迫害,残余又被王赞清剿。
王赞麾下14万大军压阵,又有真番要塞阻隔,异族对他基本构不成威胁。
可即便如此,各地依旧有一些小规模的动乱。
这些不稳定因素源头,来自于高句丽。
自从伯固被公孙度坑杀后,王赞虽然成功拿下了高句丽,但城中依旧有不少旧贵族残余。
他们并不配合新民军的统治,时不时便会爆发一些动乱。
期间虽然抓了不少人,但这个民族的韧性出乎意料的强。
相比于玄菟郡的小问题,辽东郡的动乱显然要大一些。
虽有唐山坐镇,又有仅50万大军分散驻守各地,表面上看起来一片和谐。
实则暗流汹涌。
这里的乌桓人与汉人混居,唐山领军占据辽东,又分兵驻守各地,还给军中子弟分田均地。
不仅如此,又令汉人百姓帮种官府的耕地,辽东郡因此迅速的稳定了下来。
在大力开垦耕地发展农业的同时,又拒绝给外族人分田。
无农不稳,一个“稳”字,便足矣说明农业在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举虽然稳定辽东郡汉人民心,但也因此,极大的压缩了乌桓人的生存空间。
他们只能从事诸如渔猎、放牧等汉人不擅长又相对繁重的工作。
如此区别对待之下,一些乌桓人选择了迁移,但也有一些乌桓人私下串联,多次与当地汉人发生冲突。
由于实力相差悬殊,反抗的结局往往不怎么好罢了。
若说玄菟郡与辽东郡相对平稳还说得过去,那乐浪郡的情况绝对算是三郡中最差的。
乐浪郡与三韩接壤,张七九又与左渠达成边境贸易,还有管亥的10万大军坐镇。
按道理,这里怎么也不算差吧!
当然,相对大汉治下州郡绝对算好的那一批。
但相比玄菟、辽东两郡确实是最差的。
边境贸易虽然给乐浪郡带来了无数的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危机。
三韩毕竟只是一个部落联盟罢了。
他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但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
无商不活,一个“活”字,体现了商业在社会中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韩有国78,大者万余户,小者六七千。
靠近边境线的部落国在这一次次的贸易中大发横财。
他们把持商路,通过交易、转卖商品等手段,逐渐繁荣了起来。
长此以往,那些距离远一些的部落自然眼红。
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一些部落便动了歪心思。
他们心里可没有什么交易的想法,文明还没发展到那个程度。
在他们朴素的世界观里。
缺女人了,抢!
缺奴隶了,抢!
缺粮食了,抢!
喜欢什么东西了,还是他娘的抢!
除了一些守规矩的部落,那些不守规矩的部落,确确实实给乐浪郡的商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乐浪郡本身的交易环境很好,并不存在什么抢货物的问题,可凡是外出与三韩部落交易的货物又经常被抢。
这让一些商人损失不小。
同时,这件事很快引起了张七九的注意。
这老是被抢,搁谁心里能高兴。
再三权衡,张七九将这件事交给了管亥,让他去处理。
管亥心里琢磨,半月时间训练,新一批的新兵也是时候见见血了。
高多这段时间成长令管亥颇为满意,这次带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