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晟,年近七十古稀,但却体貌俊伟,官至礼部尚书,乃大伴冯保的师傅。此番张居正临危授命也是冯保的推荐,加上潘晟为人正义耿直,所以潘晟被召唤进京了。
此时,潘晟从老家新昌北上已经进入苏州境内。他随行简单,一头瘦马,一简单包袱,随行一个牵马的青年随从,两袖清风。
牵马青年问道:“潘大人,马上就要进苏州城了。我们要不要休息一下?”这问得有点随意呀,不像随从的口吻。
潘晟慈祥笑道:“阿祥,你此番打扮倒是委屈你了。此番进京,闻报有人要阻止,有人要对老夫不利,究竟是何人呀?”
青年阿祥一身粗布小厮装束,但却是英气逼人,他不是别人,竟是圣地阿祥。为确保护送潘晟安全,云天圣地除了一路移动的万象大阵,连阿祥都明里装扮成随从贴身保护潘晟。阿祥从白一剑白一刀一代至今,从未施展过全力与人拼搏,武林没人真正知道他的武功深浅。但没有人会怀疑过,他的实力绝对在两血、四名红霞刀长老及慧能青虚之上。
阿祥闻得潘晟如此一问,道:“潘大人勿多虑。潘大人此番进内阁,自然是挡住了内阁某些人的路。明里不拂皇命,自然会安排一些宵小不见得光的手段来害大人。放心,我们奉盟主之命,全程保护大人安全进京。”
潘晟叹道:“老夫自知此番进京任重道远,怕要愧对张首辅的重托呀。”
两人话语间进入了苏州城。苏州自古是历代大城,在明朝的繁华程度更是不亚于临安(杭州),山清水绿之明媚,房屋建筑规整宏大,崇楼台阁、深宅大院,连商铺的门面也颇为宽敞,画中裱画店、银楼、香楼、古玩瓷器店等。
说到《清明上河图》,首先想到的都是北宋张择端的版本,画的是开封;要说明朝的苏州有多繁华,大家可以看明朝仇英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上面画的就是苏州。歌舞弹唱、校场骑射练武等场面,一幅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风俗画跃然纸上。
苏州东山太湖雕花楼,阿祥带着潘晟竟来到如此人多混杂的地方,反其道而行之。对保护之人是一个挑战,同时对行刺之人也是一个障碍,大庭广众下行动是十分不方便的。
雕花楼上有美食,跑堂看到风尘仆仆的潘晟二人,迎上来道:“两位客官,一看就是赶路辛苦了,吃点什么?”
阿祥道:“小二哥好眼光。苏州有名太湖莼菜、太湖三白、万三蹄,小二哥麻烦了,我们吃完好继续赶路。”
店小二笑赞道:“想不到小哥对苏州美食有如此研究。好哩,请里面就坐,马上就好。”
潘晟道:“阿祥费心了。既然圣地盟主已经一切安排好,那老夫这一路上就劳烦你了。”
阿祥道:“大人客气,里面请。”两人找了一个面向雕花楼大门的座位,一览全楼层及门口入客,背靠宽阔的烟波太湖。
菜肴还没有上,阿祥环视了两轮雕花楼酒楼大堂,哼道:“跳梁小丑。”他转对潘晟道:“大人,稍后无论发生什么莫要惊慌,凡事忍耐。”潘晟点了点头。
大堂东侧,一桌三人,两男一女,看不似中原人士打扮。虽然现场人来人往,但也难掩饰他们时不时会用眼神看向潘晟这边。看似无意,但阿祥看出他们演得有点刻意。
“劈劈叭叭!---”一阵响亮的鞭炮声从太湖边上传来,雕花楼上的食客不少人向外看去。
“太湖渔船上今天有人办嫁娶呀!----真热闹。”有人叫了起来。
“是呀!很少见到太湖渔船婚俗的。你看,那是“七扇子”---太湖巨无霸七桅渔船呀!还是两艘,看来新郎和新娘家都是太湖上的土豪呀。”
“那当然,今天可是蠡园的主人吴伯龙将军的公子大婚。太湖之蠡湖边上的蠡园可是吴伯龙将军建造的。七桅渔船仿造的可是岳飞将军岳家军的战船。”不少食客被热闹的话语吸引到了楼阁边上眺望太湖边大型婚礼。
潘晟身为礼部尚书,世间婚俗礼仪自然有所涉及管辖,但他也没有见识过太湖婚俗。是以,潘晟也有一点心动了,也想对外看看。
阿祥看了潘晟一眼,再看向东侧那三个非中原的人氏,发觉三人也没动静。阿祥道:“潘大人,我们静观其变。”
潘晟无奈坐下来。外面的两艘大船已经慢慢连结在一起,有人兴奋道:“开始连船搭棚啦。相传太湖婚俗,男女双方船只搭棚礼,男方船只在上风位,女方船只在下风位,两船才能稳固搭棚。男方将女方新娘背过搭棚到南方船上,就算礼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