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旦就出来当大管家了,开始摄政,一边替武王管着国家,一边教小诵怎么当国王。不过,武王的几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心里可不痛快了,竟然在全国造谣,说周公旦想对小国王不利。你说这事儿传得还真邪乎,连小国王都开始怀疑起周公了!周公一看,唉,这可不行啊,干脆主动辞职,搬去东边隐居了。
周公住在东边还忧心忡忡的,尤其是那个武庚,怕是要造反。于是他写了一首《鸱鸮》诗,拿来送给小国王,言外之意就是:“别再怀疑我了,我是你亲舅舅啊!”果不其然,后来全国大灾害,雷电风暴,庄稼倒了一地,大树都被刮倒了,百姓们吓得够呛。小国王这下慌了,翻开金滕匮,看到周公当年为了救武王差点献命,感动得热泪盈眶!赶紧出城把周公请了回来。
这周公一回来,啥事都解决了!风也停了,庄稼又直挺挺地长起来了。于是毕公和召公赶紧组织人把倒了的大树扶起来,大家的日子又过得美滋滋的。这一整年丰收得不得了。
不过,好事儿刚刚结束,坏事儿来了——武庚还真叛变了!联合了管叔、蔡叔、霍叔,还有淮夷、徐戎等各路诸侯,搞起了大动乱。这下周公可坐不住了,直接写了《大诰》,宣布天子诏令,带着大军把武庚、管叔全都平定了。蔡叔被流放,霍叔直接降成了平民,周公这才把东边的局势安定下来。还封了微子于宋,传承殷商的礼乐,让他当客人,而不做臣子。
这小国王长大了,能亲自处理政事了。周公这才把政权交回去。不过即使交权之后,周公和一众重臣还是一直辅佐在旁。周公站在前面,姜太公站在左边,召公站在右边,史官站在后边。你看这阵仗,简直是滴水不漏,没给小国王犯错的机会,国家治理得那叫一个顺当。
后来,成王把都城迁到了郏鄏,也就是洛邑,觉得这地方四通八达,进贡的路程都差不多,还把成周作为东都,把殷商的顽固派们全迁过去,让周公一块管理。成王在位三十七年后驾崩了,儿子康王继位。
到了成康时代,那可真叫太平盛世啊!老百姓都老实得不得了,四十多年刑法都不用了,这国泰民安的景象让人不禁感慨:这才叫盛世!
不过好景不长,昭王一上位,天下的好日子就渐渐走下坡路了。这段历史啊,真是让人既唏嘘又感慨——就说这运气吧,国王该大治的时候治好了,该衰落的时候也拦不住!
接着是周穆王,这哥们可牛了,听说他得了一匹“八骏马”,这马不是一般的快,跟开外挂似的,日行千里,晚上还能给你唱首《千里之外》。这不,穆王一高兴,拉着他的御用车手造父就开始周游世界。可别说,周游世界也没那么简单,走着走着,碰上了个徐戎作乱。哎呀,不得了,徐戎还联合了九夷,直接就把周王朝给怼到了黄河边上。穆王一看,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这还了得!赶紧叫东方的诸侯“徐子”出来顶顶,毕竟这个徐子挺有名气,做人有“仁义”,走路也带风。
徐子一出场,还捧着个朱红的弓箭,自称“偃王”。咱这诸侯们一看:“嚯,这家伙不简单啊,凭着这仁义和弓箭,地上来朝拜他的国家足有36个!”
结果穆王在西边巡逻的时候玩得正高兴呢,突然听说徐子居然开始称王了!这还得了,赶紧回去平乱。穆王一看,这事得快,赶紧让造父驾着“八骏马”往回跑。造父那技术一绝,脚踩油门一路狂飙,很快就杀回来了。穆王也不含糊,直接派楚国人打徐子。可这徐子还挺有意思,他也不想跟人打仗,觉得战争伤人伤财,心软得不行,就跑到彭城去了,身后跟了一大堆老百姓,估计都是他的“粉丝”。
临死之前,徐子深情款款地说:“唉,我这人就是仁义当家,武备不行,才搞到今天这个地步啊。”这真是一个“仁义走天下,打不过我就跑”的人设。
穆王呢,看完这场闹剧之后,也没闲着。他觉得造父有功,直接封了个“赵城”,从此造父的后人就成了赵氏一族。为了保证治国之道,他还让吕侯弄了个“祥刑”,把法律体系整得妥妥的。
后来穆王在位55年,寿命长达104岁!到了他儿子共王继位,一晃也是12年,之后又轮到了懿王。懿王就有点意思了,特别爱养鸡,一天到晚跟鸡打交道。你说一个国王,天天琢磨着鸡怎么打鸣,这国事儿还能不衰吗?
再往后,就是孝王。孝王碰上了个叫“非子”的人物,这哥们不是别的,就是特喜欢养马。马场的规模搞得那叫一个大,最后孝王高兴了,直接把他封为附庸,赐了块地,让他在秦地待着,继续养马。这也算是秦国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