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啊,那可是个能人,逃跑起来也是一绝。他跑到函谷关的时候,关上的规矩是得等到鸡鸣才放人出去。这时候天还早呢,追兵眼看就要到了,孟尝君手下有个能人,会学鸡叫,他一叫,野鸡们都跟着叫唤起来,孟尝君这才得以逃脱,回到了齐国。回到齐国后,孟尝君带着齐国、韩国、魏国一起去攻打秦国,把秦军打得大败,还打进了函谷关,让渭河断流了一天。最后,秦国派公子池来求和,割让了河东的三座城池,三国这才退兵。这可是历来攻打秦国最得意的一次啊!
《战国策》里还记载了一件孟尝君的事儿。说他家里有个门客,跟他老婆好上了。有人就跟孟尝君说:“这人是你门客,还跟你老婆搞在一起,太不地道了,得杀了他!”孟尝君一听,笑了笑说:“人嘛,看到漂亮的就喜欢,这是人之常情。这事儿就算了,别提了。”孟尝君对待门客就是这么大度,所以人家才愿意为他拼命,他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那时候啊,秦国有个叫白起的将军,那可是个战神,打过的仗就没输过,攻过的城就没拿不下的,杀的人都是以十万为单位来计算的,诸侯国的领土是一天天地被蚕食啊。
说起宝贝啊,战国时期还有个着名的宝贝,叫和氏璧。这宝贝啊,最初是楚国的一个山野村夫卞和,在楚山里捡到的。他献给楚武王,武王让人鉴定,结果那人说:“这就是块石头。”武王一听,认为这是欺君之罪,就把卞和的左脚给砍了。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去献,结果又被鉴定为石头,右脚也给砍了。文王死后,楚成王继位,卞和抱着那块璞玉在荆山下大哭。成王派人去问他哭什么,卞和说:“我不是哭我被砍的脚,我是哭这块宝玉被当成石头,忠贞的人被当成疯子。”成王一听,觉得有理,就让人把璞玉剖开,结果里面真的是块宝玉,就命名为“和氏璧”。后来这宝贝就到了赵国手里,秦王听说了,想要,就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来换。
赵王一听这事儿,就去找蔺相如商量。蔺相如说:“秦王要是真心想要璧,咱们不给,那就是咱们的不对了。给了璧,秦王不给城,那就是秦王的不对了。我愿意出使秦国,带着璧去。如果秦王不给城,我就带着璧完好无损地回来。”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一看璧,爱不释手,但是根本没提给城的事儿。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是想耍赖啊,就找了个机会把璧抢回来,让手下人带着璧回赵国了,自己留在秦国听候发落。秦王一看蔺相如这么勇敢,就没杀他,还好好地送他回来了。后来秦国统一了六国,得到了和氏璧,李斯还在上面刻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就成了传国玉玺。
赵王一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地位还在廉颇之上。廉颇一听,心里就不乐意了,说:“我见到蔺相如,一定得羞辱他一番。”蔺相如一听这事儿,每次上朝都称病不去,出门望见廉颇的车马,就躲开了。他的手下人都觉得这是耻辱。蔺相如却说:“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在。如果我们俩斗起来,就像两只老虎相争,肯定不能都活。我之所以避开他,是先考虑国家的利益,再考虑个人的恩怨。”廉颇一听这话,感动得不行,就光着膀子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口请罪,两人最后成了生死之交。
那时候啊,赵国有赵奢、廉颇这样的将领,蔺相如这样的宰相,国家势力是越来越强。赵奢死后,廉颇当上了大将。秦王派王齿乞来攻打赵国,赵军屡战屡败,廉颇就坚守不出,秦国人拿他没办法。后来范睢派人去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就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当将领,廉颇容易对付,赵国要是换上赵括,秦国就能打败赵国了。
赵王一听范睢的谣言,真的就相信了,把廉颇给撤了,换上了赵括当大将。秦国那边呢,也悄悄地换上了白起当大将,两边在长平打了起来。结果呢,赵括被打得大败,自己也被杀了,四十万赵军被活埋了。这一下,赵国可慌了神。
那时候啊,秦昭王用范睢当宰相,范睢主张“远交近攻”,就是说,离得远的国家咱就交好,离得近的国家咱就打。他还说:“能得一寸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寸,能得一尺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尺。”结果呢,韩、赵、魏被秦国打得最惨。
秦国还忌惮白起的功劳太大,就找了个借口把他给贬了,然后杀了。接着呢,又派王齿乞去围邯郸。赵王一看,这可不行啊,赶紧派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救。平原君想找二十个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去,结果毛遂自荐,跟着去了。
到了楚国,楚王还没拿定主意呢。毛遂一看,这哪成啊,就上去劫持了楚王,跟他讲合纵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