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平了西域,打了柔然、高车这些国家。除了南边的江左南朝,他算是统一了天下。他还重视文化,开垦田地,储备粮食,魏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惜啊,他最后却因为崔浩写了史书,揭露了国家的一些不好的事儿,就把崔浩全家都给杀了,这事儿办的,确实有点过了。
太武帝那时候,让太子晃监国,可中常侍宗爱这家伙不安分,老给太子穿小鞋,太子就这么忧愤而死。太武帝那叫一个伤心啊,整天念叨着太子。宗爱一看,这架势,自己怕是要被清算啊,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太武帝也给杀了,然后立了太武帝的儿子南安王余当皇帝。太武帝在位二十九年,就这么憋屈地走了。
没过几天,宗爱又故技重施,把南安王余也给杀了。这下朝廷可炸了锅,尚书源贺、陆鹿等人带兵杀了宗爱,把太子的儿子浚扶上皇位,这就是高宗文成帝。文成帝上任后,用了个高人高允来稳定局势,这高允可真是有两把刷子,里里外外都摆平了,魏国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文成帝还立了个儿子宏当太子,但按照老规矩,太子的妈得赐死。这李贵人也是命苦,被儿子托付给兄弟后,就这么走了。文成帝在位十四年,也驾鹤西去了。
接下来是献文帝宏,这孩子才十三岁,冯太后就出来掌权了。这冯太后虽然私生活有点乱,但用人还是有一套的,魏国在她的治理下也算平稳。献文帝宏其实是李夫人生的,但冯太后把他当亲儿子养,后来还政给了他。献文帝亲政后,那叫一个雷厉风行,整顿朝政,赏罚分明,一时间魏国是政通人和。
不过,献文帝迷上了黄老浮屠之学,干脆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孝文帝宏,自己当太上皇去了。这孝文帝宏啊,从小就孝顺,显祖(献文帝的父亲)长了个脓包,孝文帝宏亲自给吸脓,那场面,真是感人至深。
说回冯太后,她跟太上皇的嫡母冯氏不对付,因为冯氏跟李奕有染,太上皇一怒之下杀了李奕。冯太后就恨上了太上皇,找机会给毒死了。太上皇在位六年,当太上皇又五年,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走了。
孝文帝宏即位后,冯太后又出来掌权了。这冯太后啊,聪明绝顶,还识字,对朝政那是了如指掌,手段也是一套一套的。她虽然生活简朴,但私生活还是挺乱的。孝文帝宏孝顺啊,啥都听她的。太卜令睿这家伙得了冯太后的宠,一路高升,最后还当上了尚书令,封了中山王。他病了,冯太后三天两头往他家跑,死后还给他追赠谥号,立庙祭祀,文士给他写碑文的都上百人了。葬礼那天,自称是他亲戚朋友的,穿着丧服来哭送的,上千人都不止。孝文帝还让睿的儿子接了尚书令的班。
冯太后知道自己行为不检点,怕别人议论,谁要是说话稍微带点刺儿,她就杀谁。她前后掌权二十五年,最后也走了。孝文帝那叫一个伤心啊,五天都没吃饭喝水,都瘦成人干了。其实啊,冯太后以前还忌惮孝文帝太聪明,想把他废了,立咸阳王禧,还是东阳王丕等人死谏才作罢。孝文帝那时候也没怨恨,还挺感激丕等人的。后来有个宦官在冯太后面前说孝文帝的坏话,冯太后把孝文帝打了几十板子,这事儿孝文帝后来也没追究。
再说说高允,这老爷子可是历经五帝,活了九十八岁才走。孝文帝上位后,那是真能干,禁了同姓结婚,还祭拜周公、孔子,推行养老礼。他觉得平城太冷,风沙还大,就把都城迁到了洛阳,还改了姓,叫元。他还定了族姓,兴办了礼乐,改了民俗,禁了胡语,推广汉字,还在洛阳办了国子太学、四门小学。孝文帝自己也是个书虫,整天手不释卷,写文章那是出口成章,连改都不带改的。从太和十一年以后,诏书都是他自己写的。他爱才如命,对弟弟们也是关爱有加,处理政务那叫一个勤奋,从善如流。他制定的礼乐制度,那叫一个壮观,跟夏商周三代似的。
孝文帝常年征战在外,结果冯太后跟宠臣高菩萨搞上了。孝文帝回来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把高菩萨等人给杀了,但还是不忍心废后。那时候孝文帝打齐国打胜了,回来就病倒了。到谷塘的时候,他把儿子恪托付给了弟弟彭城王勰。勰这家伙挺聪明,知道权力太大容易招祸,哭着推辞了。孝文帝给太子写了手诏,说勰叔叔是个清高的人,我死后,他要是想辞官,就让他辞,别拦着。他又对勰说,冯太后做了那么多坏事,我死后,你赐她自尽吧,但得按皇后的礼仪葬她。说完,孝文帝就这么走了,在位二十九年,也算是个有为之君。
太子恪啊,在鲁阳接到了老爹的棺材,这才发丧即位,成了世宗宣武帝。这宣武帝一上台,嘿,那宠臣赵邕、外戚高肇等